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 襄阳滚动播报

青年踊跃参军 老兵返乡创业!襄阳藏着一个“拥军村” 走出500多名军人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11:4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熊笑冉、刘园、章雨)在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有一个名叫小樊村的地方,这里“崇军尚武、拥军优属”的氛围浓郁,村里先后走出500余名军人。

军人荣誉室展示优秀退役军人。 记者 陈洋波 摄

目前,该村现有退役军人176人,现役军人27名,其中1人荣立个人二等功、多人荣立个人三等功。8月29日,记者获悉,该村今年有16名青年积极报名参军,是近5年来最多的一次。

崇军尚武  “三代从军”“父子兵”“兄弟兵”屡见不鲜

小樊村的拥军传统由来已久,可追溯至战争年代。当时,村民们就怀着满腔热血,积极送儿去当兵。

“崇军尚武,是我们村的传统!”小樊村村委会主任章勤介绍,小樊村有村民6240人,常住人口3000余人。在这里,三代从军、父子兵、父女兵、兄弟兵等比比皆是。

胡正国,出生于1957年,1976年3月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参军入伍。在边境战争中,他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凭借出色的表现荣立个人三等功。

事实上,胡正国的父亲也是一名军人,其父胡家绿曾参加过抗美援朝。

村里开展宣讲活动。 通讯员 供图

1980年,胡正国退役返乡,但他的军旅故事却在村里传开,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儿子胡能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立志要像父亲一样保家卫国。2000年,胡能光荣入伍,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续写着这个家庭的军旅荣光。

村干部章雨,2006年从部队退役后,回乡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他的鼓励下,弟弟章亮于2007年报考军校,目前服役于武警部队。

“前不久,弟弟在在汉江一桥处,救下了一名打算跳桥轻生的小伙。”章雨说,建军节、春节前后,村里都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退役军人、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家属送去生活物资和节日的祝福,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

村里还设立了村级双拥长廊和军人荣誉室,展示退役军人和现役军人的光荣事迹。每当有青年来参观学习,老兵们都会讲述自己的军旅故事,鼓励他们投身国防建设。

正是受耳濡目染的影响,村里许多年轻人的心中都种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

村委会主任章勤的儿子胡宇衡从小听着村里老兵的军旅故事长大,在10岁时就满村嚷嚷着自己要当兵。2023年3月,胡宇衡在学校报名参军,10岁时那个梦终于实现。

村委会主任章勤满脸骄傲地说,2023年2月17日,从小樊村走出的军人胡进荣立了二等功,腰鼓队、大鼓队送奖上门营造了浓厚的拥军崇军的氛围。

胡进荣立二等功。 通讯员 供图

胡进,现任火箭军某部上校军官,曾荣立三等功2次,2013年被表彰为“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返乡创业  退役军人争当“创业先锋”

在小樊村,许多军人脱下军装,化身为“创业先锋”和“领头雁”,在昔日熟悉的田间地头、汉江水畔,带领乡亲们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胡家如,今年70岁,其退役回乡后开始在自家牛棚里尝试养牛。如今,其养牛场已颇具规模,从一两头牛增长到60余头牛,牛肉销往周边近百公里的城镇,一年增收10余万元。他把牛粪堆积起来给村民当免费肥料,同时收购村民种植的玉米、小麦、高粱等农作物的秸秆当饲料,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种植化肥问题,还解决了村里秸秆燃烧的难题。

胡家如退役回乡后开始创业养牛。记者 陈洋波 摄

70后老兵章俊峰退役后组建了出租车公司,负责100余辆出租车的管理和运营,繁忙之余还参加樊城区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者活动。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返乡创业。

“傲娃子了不起,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在家门口都能挣钱!”8月29日下午,在20亩草莓大棚旁,雷三姐、胡春焕等8名老人正在整理草莓苗。

老人口中的“傲娃子”名叫章子傲,是名“90”后。2012年,他退役回村,在家人的支持下,先后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农作物。2017年,其尝试种植大棚草莓,如今草莓种植面积增至20亩,年营收20余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章子傲介绍,今年又流转了20亩土地,准备种植羊肚菌。如今,其种植园规模不断扩大,也将带动更多乡亲们增收致富。

章子傲正在清理大棚。 记者 陈洋波 摄

村里的退役军人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文明创建等工作。他们在环境整治中带头示范,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即将在9月3日举行,小樊村的村民们满怀期待。村里计划在9月3日当天,组织退役军人和村民一起观看直播,共同感受国家的强大和军人的风采。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