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崔涛 张显锋 庄姗姗)如何让矛盾纠纷化解再快一步、离群众更近一点?近年来,老河口市以综治中心为枢纽,与法院系统深度联动,创新推出“综治中心+法院”工作机制,通过诉调对接、指导调解、速裁快审“三驾马车”齐驱,真正实现群众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截至目前,该机制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437件,完成司法确认456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
当事人向综治中心表示感谢。通讯员 供图
建实“三点支撑”,小平台实现大作为
走进老河口市综治中心,一眼就能看到后端的诉讼服务功能区。这里不仅是案件的“分诊台”,更是群众解纷的“第一站”——专人负责立案和分流,三楼还专门设立了法官工作室、指导调解处和速裁法庭,形成司法服务闭环。
“我们不只是坐堂问案,更是把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一位驻点法官这样说。除了硬件融合,更关键的是“软件”升级:通过常态化开展调解员法律培训、案例解析和现场指导,显著提升了基层调解的成功率。
此外,老河口还着力疏通程序“堵点”,构建“调解—立案—审理—执行”无缝衔接机制。设立执前和解工作室,调解成功及时进行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则迅速导入诉讼,真正让调解协议“落地有声”。
协同“三效发力”,小创新推动大提升
群众来调解,最怕什么?流程不熟、表达不清、反复跑腿。老河口市法院将67种常用法律文书变成“二维码”,群众扫码就能获取规范文本,同时还印制100册空白文本放置受理区,方便随时取用。
“原来写诉状头疼得很,现在有样可循,省事多了!”一位前来咨询的市民感慨道。
效率提升不止于文书。由2名法官、2名书记员组成的速裁团队长期驻点综治中心,开辟简案“绿色通道”,审理周期大幅压缩。更值得一提的是,老河口聚焦劳动争议、家事、道交等高频纠纷类型,联合工会、人社、工商联等部门设立专业调解室,实现“一类纠纷、一站调解”。目前已成功处理劳动纠纷103件,为200名劳动者追回工资400余万元。其中,某纺织公司集体劳资纠纷的圆满化解,避免了矛盾升级,赢得群众点赞。
法院组织农民工工资集中发放。通讯员 供图
聚力“三维赋能”,小支点撬动大合力
解纷不能只靠法院“单打独斗”。老河口积极整合“银发力量”,邀请5名退休法官加入诉前调解委员会,让老同志发挥余热,也为群众提供更多调解选择。
每周召开的综治联席会议,法院与各成员单位共同研判案情、提出司法建议,推动形成“信息共享、纠纷共治”的协作机制。
科技赋能则为解纷插上“云翅膀”。通过法院调解平台和数字法院系统,老河口建立起在线申请、远程调解、云端确认的“一体通调”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云调解”2190件,就连涉及越南、挪威的跨国离婚纠纷,也得以高效化解。
调解员开展“远程视频”调解。通讯员 供图
农民工拿到工资时的灿烂笑容、当事人紧握调解员双手连声道谢、远程视频中双方“屏对屏”和解……这些点滴温暖,正是“综治中心+法院”机制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治理创新没有终点,为民服务永不止步。老河口市通过“综治中心+法院”的深度融合,不仅跑出了解纷“加速度”,更提升了群众获得感,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写下了有力的湖北注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