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虹大桥南端的户外LED大屏 全媒体首席记者杨东 摄
制作古法香囊
母女共同体验手作
油画半壁花瓶插花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相连,形成难得的8天长假。连绵的雨水虽打乱了不少市民的远行计划,却也催生了新的度假选择:越来越多的襄阳人正纷纷开启家门口的“微度假”——这使他们得以避开拥挤人潮与高昂花费。
这种以本地为中心、节奏舒缓、强调高品质体验与身心放松的“微度假”模式,正成为市民假期的新宠。
花间手作憩乡野
连绵阴雨为假期添了些许烦闷,但在谷城县石花镇将军山村的“迪阳的花园”里,人们正通过手作“换了个心情”。10月5日上午,几个家庭齐聚于此,围坐在长桌旁,共同参与一场油画半壁花瓶插花沙龙。炭火在炉中噼啪作响,茶壶咕噜沸腾;桌边,大人带着孩子将颜料涂抹于特制花瓶,再插入折射泡泡、尤加利等花材,沉浸于艺术与花香交织的创作乐趣。
“传统插花课程很多,但我们想做得更有趣、更实用。”“迪阳的花园”主理人马雪毅说。
2025年初,马雪毅返乡创业,将自家房屋精心改造,把对植物与美学的热爱倾注于“迪阳的花园”中。此前赴河北学习期间,她首次接触到新颖的油画半壁花瓶插花——将花材插入半壁花瓶,形成如立体油画般的装饰,其美观与易取材的特性,让她当即决定引入乡村花园。
马雪毅介绍,这种半壁花瓶不用注水,花材可随时更换,如同一幅立体画作。为此她专门采购材料,并邀请专业绘画机构老师指导,仅筹备就耗时半个月。
活动中,孩子们在家长陪伴下小心修剪花枝、构思布局。一位母亲感叹,孩子不仅认识了植物、提升了审美,更主动放下电子设备,专注于思考与动手。完成插花后,许多孩子意犹未尽,又开始做陶泥手工。
马雪毅表示,游客还可制作古法香囊、微景观盆栽等。她亦会根据季节变换更新空间陈列,增设拍照场景,希望每位顾客都能在此“换个心情”。
马雪毅介绍,此前“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花”活动,便将现场煮制的奶茶与花艺相结合,以奶茶杯和手提花篮为花器进行插花,让温馨的仪式感贯穿于味觉与视觉之中。活动广受欢迎,很快应顾客要求加办了一场。她表示,这些不断推陈出新的沉浸式体验,正持续吸引都市年轻人回归乡野,在家门口寻觅属于“远方”的诗意。
雨中旅游打卡忙
细雨中的唐风建筑更显古朴庄重。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居——涧南园,成为汉服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
据悉,涧南园地处襄阳城南、岘山南麓、汉水西南,因位于古襄水(旧称“涧”)以南而得名。如今,这里已建成一座唐风园林,分为求真的故居区与写意的纪念区,生动再现了孟浩然当年的隐居生活与诗境风华,成为年轻人寻访历史、感受文化的新空间。
中秋当日,游客“甜甜圈”(网名)与爱人特地身着汉服前来。尽管细雨连绵,游兴却未减分毫。为增强画面意境,他们通过后期合成,“邀”来一轮明月,让飘逸的汉服裙摆与“盛唐月色”交织成景,在襄水畔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诗意旅行。“甜甜圈”表示,这场雨中拍摄不仅是假日记录,更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文化仪式。
从深圳返乡的“80后”女孩婷婷,也选择在假期与家人同游唐城、体验汉服拍摄。白天,东、西市集人声喧闹,可打卡《妖猫传》《梦华录》同款场景;入夜,朱雀大街华灯璀璨,亭台熠熠生辉,“万邦来唐”巡游更让人仿佛穿越回盛唐。
“每年回来一次,次次有惊喜,家乡越来越美了。”婷婷感慨道。
舌尖上寻家乡味
有一种“微度假”,则在味蕾与镜头间悄然开启。
对于归乡的游子,品味家乡,往往从一碗牛肉面开始。
“10月2日,一桥头陈家面馆;10月3日,幸福路张家牛肉面馆;10月4日,江朋面馆;10月5日,王府面馆……”“Jacky”(网名)表示,这个假期,姐姐与英国籍姐夫回国探亲,七天里他每天带他们打卡一家不同的面馆,体验地道襄阳味。起初怕辣的姐夫,几天后竟主动要求“加点辣椒”。
因姐姐曾是襄阳五中毕业生,假期的最后一站,他们特地回到母校附近,品尝了那家承载记忆的炸酱面。
“我爱你中国”“愿祖国繁荣昌盛”“国庆回家吗?我说是的,回湖北襄阳”……
双节期间,位于长虹大桥南端的户外LED大屏上,滚动播放的巨型标语,成为年轻人争相拍照打卡的焦点,也为家乡引来一片“打call”声。
“原来,自己的家乡竟如此浪漫。”“嘟嘟”(网名)说道。
从深圳返乡的婷婷则直接喊话:“花式整活儿,咱襄阳人的大屏,也太会了吧!”
这种不扎堆的打卡方式,让年轻人在熟悉的城市里寻找新的浪漫触点,重新发现并爱上家乡的别样魅力。
记者手记
从“打卡”到“对话”
“旅行,就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待腻的地方。”这句略带自嘲的网络流行语,曾精准道出传统旅游的某种困境。而今,年轻人正用新的生活主张,重新定义出行的意义。
无论是“特种兵式旅游”的高效紧凑,还是“开盲盒式旅游”的随性自在,抑或是“目的地拔草”的精准打卡,乃至回归城乡的“微度假”……每一种新的旅行方式兴起,都折射出年轻人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重新审视。他们不再满足于“去过哪里”,而是重新定义旅行的核心价值——在于与一座城市深度对话,在一方水土间寻得情感的共鸣。 (全媒体记者朱月皎)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全媒体记者朱月皎拍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