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铁打”精神锻造硬作风 ——楚能项目一线直击之二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17:26 来源: 襄阳日报

电力工人在泥泞的工地上调试施工用电设备。全媒体记者 王虎 乔森垚 摄

全媒体首席记者 严俊杰 通讯员 刘进 宋雷

深秋襄阳,细雨绵绵。

10月15日,襄阳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简称楚能襄阳项目)工地上一片泥泞。小雨刚停,推土机、挖掘机立刻启动。

当日下午5点,6台1250千伏安的变压器合闸,临时基建用电顺利通电。

“9月29日接到项目方需求后,我们立即成立服务专班。”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开发区供电中心主任庄健表示,供电部门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精简办电流程,压缩环节时限,仅用6个工作日就实现通电,有力保障了项目推进。

国庆中秋假期,当大多数人享受休闲时光时,楚能襄阳项目专班却一刻不停地在运转。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更是一次对干部作风的淬炼。”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楚能襄阳项目工作专班常务副主任乔军强说,在楚能襄阳项目现场,人人争当“狮子型”干部,大家充分发挥“铁打襄阳”精神,锚定目标不放松,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意志,坚定不移推动项目建设。

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年产70GWh锂离子电池项目既是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向着千亿级企业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也是襄阳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的制胜一招。

“省委高度重视,襄阳积极推进,政企双方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乔军强说,锚定“10月28日开工”这一目标,市、区两级成立“项目建设工作专班”,并细化了33项任务清单,600余台机械设备昼夜不休。

楚能襄阳项目用地1608亩,地势复杂,东北高,西南低,连接上游水库和承担福银高速排水任务的葫芦沟,南北向横贯项目用地。

“电池生产最怕水淹,必须要将葫芦沟挪出红线以外。”高新区米庄镇党委副书记、汽车园办副主任李禹介绍,仅此一项要多征收周边200多户居民的用地。

“高新区要求党员干部要有‘推土机’精神,我们党员干部就得勇挑重担亲自抓,遇到困难不推脱。”李禹说,9月3日项目部成立当天,他就带领5个小组进村入户开展征地工作,发动当地的党员干部、亲朋好友,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力量,仅用2天就完成了葫芦沟的征地工作。

“7天7夜挖通高17米、宽20米、长1.2千米的临时沟渠。”李禹说,9月16日,全市普降大雨,临时沟渠发挥了巨大作用,避免了项目工地积水。

从9月16日至今,我市连续阴雨天气,土地平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10月15日,记者在楚能襄阳项目现场看到,施工场地泥泞不堪,钢板和砖渣铺成的作业道在泥地间蜿蜒交错。

“我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能干一点是一点,能抢一片就一片!”襄阳高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军说。为了方便机械作业,他们运来3万立方米砖渣、碎石铺设通道;效果不好,他们又租来近3000块钢板铺设作业道;钢板不够,就从武汉、宜昌、南阳等地外调……

“就是要抢!一天要抢出3天的工作量!争分夺秒抢出了15天工期,完成了75%的工作量。”李正军说,他们日夜赶工,现场调度,24小时不间断施工作业。他们把饭送到驾驶室,把油送到机械旁,确保“人歇机械不停”。他们改变作业方式,用推土机将泥泞的土地推开,方便机械进场作业;将高方区的湿土挖开,取干土垫平地面。运输车辆陷进泥里,他们就用推土机推着车辆前进……

“把重大项目建设工地当作‘练兵场’,引导干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全力锻造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项目建设‘铁军’。”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岩表示,高新区将务本务实、真抓实干,助力“楚能新能源”成为千亿级企业,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展现高新担当。

【责任编辑:郑傲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