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 宁婧)近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为一名肾癌胸椎转移患者,通过鞘内吗啡泵植入术,帮助患者摆脱癌性疼痛的折磨,重燃生命希望。
绝境:癌痛缠身,绝境难破
73岁的赵女士(化姓)不幸被诊断为肾癌并胸3椎体转移,从此,癌性疼痛如影随形,成为她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噩梦。哪怕是咳嗽、翻身这些再轻微不过的动作,都能瞬间诱发剧烈疼痛,让她日夜饱受煎熬。
此前,赵女士已尝试多种镇痛方法,大剂量的口服咖啡缓释片、强效的芬太尼透皮贴剂都用上了,可疼痛控制效果依旧不理想。更糟糕的是,大剂量阿片类药物带来的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让她剧烈恶心呕吐,根本无法正常进食。身体日益消瘦,精神也萎靡不振,在疼痛与副作用的双重夹击下,赵女士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已无法承受进一步的抗肿瘤治疗,生命仿佛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僵局。
破局:精准镇痛,点燃希望
面对赵女士的困境,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团队经过全面细致地评估,主治医师吴江文决定为她实施鞘内吗啡泵植入术。吴江文解释,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是一项国际公认的先进镇痛技术。它通过在患者皮下植入一个微型输注泵,将极小剂量的吗啡直接输注到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精准作用于脊髓层面的疼痛信号接收点,实现“精准靶向打击”。

疼痛科团队为患者实施鞘内吗啡泵植入术。通讯员 供图
疼痛科副主任吴霆介绍,与传统的镇痛方式相比,鞘内吗啡泵植入术具有诸多优势。首先是高效镇痛,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其镇痛效率是口服或静脉给药的数百倍,能够迅速且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其次,只需口服剂量的1/300,就可以达到同等甚至更优的镇痛效果,大大减少了药物的使用量,减轻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再者,患者从根本上避免了大量口服阿片类药物导致的全身性副作用,尤其是让赵女士苦不堪言的胃肠道反应,让其在缓解疼痛的同时,免受药物副作用的折磨。
重生:摆脱痛苦,重绽笑颜
术后,赵女士的剧烈疼痛得到了持续、有效的控制,终于能安稳地睡个好觉。让赵女士和家人欣喜的是,困扰她许久的恶心呕吐症状基本消失,食欲大增,能够自主进食。随着营养的摄入,她的体力逐渐恢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脸上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生活质量的飞跃为赵女士赢得了宝贵的契机。身体状态的改善让她重新具备了接受后续抗肿瘤治疗的条件,生命的希望再次被点燃。
晚期癌痛管理新标杆:
对于传统镇痛方案效果不佳,或者无法耐受其副作用的晚期癌痛患者而言,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无疑是一项革命性的解决方案。这一技术尤其适合两类患者:
一是肿瘤晚期口服止痛药无效或副作用不耐受者;二是非肿瘤慢性疼痛患者,如脊髓损伤后疼痛、腰椎术后顽固性疼痛、幻肢痛(肢体缺失后仍感觉疼痛,多见于截肢前有疼痛史患者)等。植入鞘内药物输注系统(俗称“镇痛泵”“鞘内泵”)后,患者可以正常生活,不影响洗澡、运动。
疼痛科吴霆副主任介绍,鞘内镇痛堪称癌痛治疗的“终极武器”之一。对于这一技术适合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评估,适时介入治疗,避免患者因难以控制的疼痛及药物副作用而耗尽最后的生命能量。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是疼痛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更深刻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的全面关怀理念:在全力抗击病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尊严与生活质量。
吴霆建议,尽早控制疼痛,不仅能为患者缓解当下的痛苦,还能为进一步开展抗肿瘤治疗做好充分准备,无疑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晚期癌痛患者带来了一束温暖而有力的“生命曙光”。
正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安宁疗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路桂军教授所说:“针对生命终末期者的人文关怀,一定建立在技术之上。安宁疗护要始于镇痛、止于善终,要把疼痛等症状管理作为学科发展的重点。不然,安宁疗护就是空洞的。”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