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 陈茜)近日,经过襄阳市襄城区古城街道西街社区工作人员数周的不懈努力,一场特别的“牵手”终于达成——辖区内的残疾人士与知名培训机构新东方学校成功对接,一条崭新的就业通道就此铺就。
为残疾人找工作,被许多人视为一块“硬骨头”。沟通不畅、技能不匹配、企业有顾虑……困难重重。但西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却偏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不只是要‘帮助’,更是要‘赋能’,让他们有尊严地融入社会。”社区残疾人工作专员小郝道出了初衷。
这项工作,更像是一场“破冰”之旅。工作人员一家家单位地跑,一通通电话地打,一次次地被婉拒,但他们从未放弃。同时,他们更深入到每一位有就业需求的残疾朋友家中,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特长和顾虑,建立了一份份详尽的“就业需求档案”。

为残疾人士就业工作牵线搭桥。通讯员供图
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社区资源对接会上。社区主任了解到新东方学校正在拓展后勤、整理、客服等岗位,且企业文化包容开放。社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主动上门,详细介绍了辖区残疾人的情况、相关的扶持政策以及可以为双方提供的后续服务。
起初,校方也有疑虑。社区工作人员便化身“金牌推销员”,不仅带着精心准备的档案,还邀请校方代表实地走访了两位能力突出的残疾居民,让他们看到残疾人士身上的坚韧、细致与对工作的渴望。真诚,最终打动了对方。新东方学校负责人表示:“我们看到了社区的专业和诚意,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残疾人就业的价值,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如今,这座由社区搭建的“就业彩虹桥”已初具雏形。新东方学校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了适配的岗位,并承诺提供友善的工作环境;社区则负责后续的跟踪服务,确保人岗相适,稳定就业。
“感谢社区没有忘记我们,给了我们一个靠自己双手创造价值的机会。”一位即将走上新岗位的听障青年用手语“点赞”。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岗位对接,更是西街社区基层服务从“管理”到“治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生动实践。它证明,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再难的坚冰也能被融化,每一份梦想都值得被点亮。这座桥,连接的不只是求职与用工,更是信心与未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