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襄阳频道 > 襄阳滚动播报

勇闯“生命禁区” 多学科协作挑战外科手术“珠峰”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9日15:0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肖清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正全力推进!在襄阳市卫健委的大力指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与襄阳市中心医院深度协作,在技术帮扶、人才共育、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累累硕果。

当生命的关键“河道”被肿瘤堵塞,即将面临难度堪称“珠穆朗玛峰”的手术时,希望在何方?罹患复杂肝门部胆管癌的张先生,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迎来了生机。在武汉同济医院的协助下,襄阳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团队,凭借3D+4K荧光腹腔镜技术,在密布血管的“生命禁区”精准“拆弹”,历时5小时。这场技术与协作的胜利,让患者在家门口重获新生。

老人罹患癌王 面临生死抉择

2024年11月,一向身体硬朗的张先生被突如其来的黄疸和高烧困扰半月之久,精神与食欲急剧下滑。当地医院高度怀疑张先生是肝门部胆管癌——而且有可能是其中最复杂、最危险的Ⅳ型,建议立即转往上级医院。肝门部胆管,犹如肝脏的“主河道”,而Ⅳ型肿瘤正在这个所有“支流”汇合的关隘处形成致命堵塞。肿瘤周围紧贴肝动脉、门静脉等重要血管,手术中毫厘之差就可能引发大出血或者不可补救的肝功能衰竭,因此,这类手术一直被医学界视为普外科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张先生经亲友推荐,慕名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求助。科室主任廖晓锋教授高度重视,立即联合同济医院肝脏外科的常驻帮扶专家张二雷教授、本院肝胆外科主任孙华朋等组成核心团队,启动多学科协作(MDT)机制。团队集合了放射影像科、麻醉科、肿瘤科、介入科、消化内科等多方专家,对病情进行了深入研判。影像分析显示,肿瘤虽与右肝动脉紧密粘连,但尚可分离,而门静脉左支已受肿瘤累及,需术中切除重建。专家们一致认为,肝门部胆管癌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根治性手术是患者获得生机的唯一途径。

术前规划精密如作战蓝图:为实现肿瘤的彻底切除(R0切除),需实施扩大左半肝切除+全尾状叶切除,同时要在“血管丛林”中精准剥离并保护肝右动脉,进行门静脉的楔形切除与重建,并且完成高位胆管成形与胆肠吻合。并且,这些操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每一步都考验着团队的技术、耐力与协作。

“天花板”级微创手术成功实施 患者重获新生赠旗致谢

经过充分的术前沟通与营养支持,手术团队最终决定迎难而上,实施“3D+4K荧光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这被誉为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天花板”。手术当天,麻醉团队采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进行保驾护航,这场高难度手术正式拉开帷幕。

手术过程堪称“刀尖上的舞蹈”。尤其是在处理肝右动脉时,廖晓锋主任与张二雷教授配合默契,如同“精雕细琢”,将肝右动脉与肿瘤、周围的淋巴与神经组织完美剥离。门静脉左支确如术前影像评估受侵时,他们又果断进行了门静脉的楔形切除与重建。

然而,最大的挑战出现在切除环节的最后关头——胆管切缘。前两次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显微镜下可见肿瘤残留细胞),廖晓锋主任又一次在肝门胆管“寸土寸金”的狭小空间进行了极限切割,终于在第三次快检迎来了期盼的“切缘阴性”。此时,肝断面竟暴露出的5根细小胆管,让胆管重建难度陡然飙升。将5根胆管精准吻合到肠管上,其难度堪比“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太空对接”。手术团队凭借超凡的耐心与手术技巧,将5个胆管开口巧妙整形为2个,最终实现了完美无张力、无胆漏的胆肠吻合。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手术室里所有参与者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无不为之振奋。

整台手术历时5小时,术中出血不足50ml。在肝胆外科医护团队一直秉承的“快速康复理念”指导下,患者术后恢复宛如按下了快进键,第三天即可下床活动,两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体重增加了4公斤。术后病理证实实现了R0切除(根治性切除),半年随访显示无复发迹象。

重获新生的张先生及家人激动地表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国家顶级医院同质化的高端医疗,免去了异地求医的奔波之苦。在赠送锦旗时,他万分感激地说:“是廖主任、张教授手术团队的精湛技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此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并非偶发事件。近年来,襄阳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联合同济医院帮扶专家,已连续完成多例腹腔镜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打造了“多学科诊疗(MDT)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细导航-术后全程管理”的创新模式,确保了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显著改善了预后。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