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刘建华 徐学波 )在 “千古帝乡” 枣阳的南城大地上,功能镇区建设正以看得见的变化温暖民心:宽阔马路通村入户,生态绿道串起乡愁,“七馆合一” 承载文化期盼,教育医疗资源持续优化。这背后,是枣阳市住建局以 “干部素质提升年” 为抓手,将干部能力建设与镇区发展深度融合,用实干破解民生难题、用担当书写发展答卷的生动实践。

功能镇区建设。李明 摄
素质提升是干事之基。市住建局把 “群众满意” 作为根本标尺,围绕镇区建设、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 20 余场专题培训,让干部既熟政策又懂民心。为编制贴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党员干部牵头组建专家团队,历时 2 个月走遍南城梁集片区 16 个村(社区),通过 30 余场座谈会、走访 2000 余户群众,精准收集 “打通断头路”“优化教育医疗” 等民生诉求,最终形成 “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 的全域方案,将 “七馆合一”、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精准布局。
实干攻坚促发展提速。针对镇区道路老化、“断头路” 等痛点,干部攻坚组白天协调征地拆迁、管线迁移,晚上加班推进项目建设,累计破解各类难题 30 余件。总投资 9376 万元的火车站站前大道、西环三路等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通行能力提升 40%,让 “七馆合一” 体育中心与镇区无缝衔接。在湖北省全国百强县篮球联赛期间,5000 余名群众沿新修道路便捷观赛,赛事热度与镇区活力相映成趣。
民生服务暖到心坎里。住建局主动对接争取 6380 万元教育资金,推动梁集中心小学幼儿园、梁集中学学生公寓等 5 个教育项目完工,让 “家门口上好学” 成为现实;跟踪指导南城卫生院新院区建设,推动与市第一医院资源共享,实现 “小病不出镇、大病少跑腿”。集文化、体育、科技等功能于一体的 “七馆合一” 成为群众新宠,非遗展示、阅读空间、亲子活动区等场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公共服务。
生态宜居颜值持续攀升。投资 2939 万元完成 15.7 公里主干道提质,实现弱电管线入地、房屋外立面美化;建成垃圾中转站、全覆盖雨污分流管网和日处理 500 吨的污水处理厂,145 名保洁员常态化值守,500 余次环境整治让镇区从 “脏乱差” 变身 “洁净美”。如今的南城,水清岸绿、路网畅通,汉城、马家营等景区串联起休闲旅游带,让群众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下一步,枣阳市住建局将持续深化 “干部素质提升年” 成效,聚焦群众 “急难愁盼”,以更实作风、更优服务推动功能镇区建设再上新台阶,让 “千古帝乡” 南大门的幸福图景更加绚烂。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