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怡珉)一戏入选耀荆楚,楚韵千里动南国。11月2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等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在广西南宁华彩落幕。

首届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通讯员 供图
来自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折子戏《杀狗惊妻》,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地方戏精粹展演的剧目,凭借其鲜明的剧种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展演中一抹亮眼的“湖北色彩”。
荣誉时刻:古老剧种站上全国舞台

演出现场。通讯员 供图
首届全国戏曲新人新作展演历时14天,汇集了29个戏曲剧种、38个艺术院团的43个剧目,集中展示了全国戏曲院团新生力量的创新成果。

参演荣誉证书。通讯员 供图
在这场高规格的艺术盛会上,湖北越调《杀狗惊妻》历经多轮严格遴选,最终脱颖而出,荣获参演荣誉证书。这不仅是对剧目本身艺术价值的肯定,更是对湖北越调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力见证。展演闭幕式上,主办方为全国17名中青年创作新人、32名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及其单位颁发纪念牌匾和证书。《杀狗惊妻》的主演刘利敏,作为湖北戏曲新生代的代表,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演绎,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和专家。
古调新声:板车剧团青春蜕变
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传承中心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老河口市豫剧团。上世纪70年代,剧团演员用板车拉着行头跋山涉水,为乡村百姓送戏。被原文化部授予“板车剧团”称号,成为全国文艺院团的标杆。
随着时代变迁,剧团一度陷入人才断档、观众流失的困境。2016年,剧团更名为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开启了一场“青春复兴”计划。
通过连续多年面向全国艺校招聘,剧团引入了30余名青年演员,平均年龄仅23岁,最小的仅16岁。
守正创新:老戏新演焕发活力
《杀狗惊妻》作为一出传统折子戏,讲述了曹庄劝妻行孝的故事。剧中,曹庄孝母,弃官归养,其妻焦氏却脾气暴躁,时常虐待婆母。曹庄知道后,借杀狗示妻,后得婆母宽恕,一家和好。
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剧团对该剧进行了精心打磨,融入越调特色,以贴近生活的剧情引发当代观众共鸣。青年演员们用“青春化语态”为这部老戏注入了全新活力。
“既要守住老戏的魂,也要唱出时代的新声。”剧团负责人苑立珍介绍,近年来剧团不仅将传统折子戏融入越调特色,还创排了《看孙孙》《生死一票》等现代戏。
线上圈粉:古老艺术的现代传播
在坚守舞台的同时,这群青年演员还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等方式打破剧场边界。剧团副团长孙帅康在抖音发布的演出片段曾创下百万播放量,剧团定期开设“云端戏台”,吸引年轻观众线上互动。
“一场直播下来,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次观看。”孙帅康表示,“还有不少年轻观众在线上认识我们之后,又来线下看戏。”这种“线上引流+线下扎根”的模式,让越调在Z世代中悄然“圈粉”。
文化惠民:板车精神薪火相传
如今的“板车剧团”每年演出超过280场,其中送戏下乡160余场、戏曲进校园80余场,惠及观众超10万人次。从板车颠簸的乡间小路到流光溢彩的现代舞台,从平均年龄52岁到23岁的青春阵容,老河口艺术剧团用十年完成了一场涅槃重生。“非遗传承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代代接力、常演常新的民族瑰宝。”苑立珍深有感触地说。
从乡间草台到全国舞台,湖北越调《杀狗惊妻》此次载誉而归,不仅是一场演出的成功,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当青春力量遇见百年古调,这场关于坚守与创新的戏曲复兴,正书写着新时代的“板车精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