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频道 > 大图推荐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金南漳”高点定位建设国家有机农业和绿色发展示范县
发布时间:2016-12-28 11:40:40来源:襄阳日报进入电子报

绿水青山承载发展的梦想。

“工业强县”是南漳未来五年“三大战略”之一。图为华新水泥厂全景。

厚重的文化资源,成为绿色转型的巨大动能。

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是南漳未来五年三大目标之一。图为盈汉泰竹公司开发的全球首款竹缠绕产品,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旅游活县”是南漳“三大战略”之一。图为印象老家入口处。

火爆的乡村游印证着绿色转型的成功。

打造“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是南漳未来五年的三大目标之一。

南漳有机产品正成为绿色转型的利器。

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县”是南漳未来五年三大目标之一。

  荆山东麓,鄂西北山区向汉水中游平原过渡地带,镶嵌着一颗璀璨明珠——八百里“金南漳”。

  这里,是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故事源头;这里,是传国玉玺和氏璧的故乡。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科学研判当前国际国内和南漳的发展实际后,以王鹏为班长的县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在通往小康南漳的征程中,唯有走南漳人民自己选择的道路,走符合南漳县情的道路,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乘着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东风,秉荆楚文化精神、勤劳而智慧的南漳人,豪情满怀地勾画着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坚持“三县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不动摇,坚定不移实施“八大任务”(扩大有效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工业经济、繁荣文化旅游、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生态文明、集聚发展动能、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实现“三个目标”(全省山区经济强县、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县、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确保建成一个实力跃升、生态一流、文化繁荣、活力迸发、法治优良、人民幸福的小康南漳。

  过去五年重要数字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顺利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30亿元,是2011年的1.8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有力,涌泉工业园、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产业特色、产业集聚、产业升级态势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4家,新增产销过亿元企业31家,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100亿元、200亿元大关。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独具特色,中国有机谷、华中绿谷成为誉满荆楚的亮丽名片,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17家、家庭农场910家,全县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9家。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荣获“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县”“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中国鸳鸯之乡”称号,巡检漫云、东巩麻城河古村落被评为国家级景观村落,拥有国家A级景区4个,生态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日益显现。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21.6:39.3:39.1,县域经济综合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三类县第二名。

  未来五年主要目标

  坚持“三县战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不动摇,坚定不移实施“八大任务”(扩大有效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工业经济、繁荣文化旅游、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生态文明、集聚发展动能、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实现“三个目标”(全省山区经济强县、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县、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确保建成一个实力跃升、生态一流、文化繁荣、活力迸发、法治优良、人民幸福的小康南漳。

  ——实力跃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三类县中继续保持前列。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0亿元,年均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21.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1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8亿元,年均增长1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530元和25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5%。

  ——生态一流。弘扬生态文化,推进低碳生产,倡导绿色生活,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秀美南漳,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到2021年,全县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1%,耕地保有量达到12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9.5%,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达到330天,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得到全面推行。

  ——文化繁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楚文化、三国文化、孝文化和古山寨文化,塑造南漳文化品牌,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到2021年,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以上,公共文化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数字文化体系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活力迸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双向开放,鼓励创新创业,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充分释放政策放宽、市场放开、主体放活的改革红利,将南漳打造成周边区域服务环境最优的创业热土。未来五年累计培育市场主体4.5万个。到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750万美元,出口总额达到3亿美元。

  ——法治优良。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法治精神深入人心,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到2021年,全县普法达标率达到95%以上,平安村(社区)、平安单位创建达标率达到80%以上。人民群众“一感两度两率”大幅提升。

  ——人民幸福。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人民群众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到2018年,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到202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创新发展观,留住绿水青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南漳的一张亮丽“名片”。如何进一步擦亮这块“金字招牌”?

  传统的“靠山吃山”,使南漳本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县委、县政府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3家,督促5家重点污染企业投资2亿多元实行改造升级。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南漳人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产业导向,把绿色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强化技术创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产学研平台16个,开发高新技术产品65个,引进风能、光伏发电、竹缠绕等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项目12个,总投资80亿元。

  围绕“生态一流”这个主题,南漳提出了弘扬生态文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持续推进生态立县战略,推进低碳生产,倡导绿色生活,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秀美南漳,举全县之力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把南漳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发展靠落实,落实如何去抓?他们提出,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立足南漳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生态旅游、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为主,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布局。高效利用水、土地、矿产等资源,推进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建设。

  他们提出,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强化污染源头控制。

  他们提出,在治理中修复生态。构建以西部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东部丘陵生态控制为主的生态安全格局;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认真开展净气、净水、净土“三净”行动;全面推进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他们提出,探索制定全县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森林、水域、土壤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治理,不断提高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他们还提出,在建设中美化生态。持续推进“绿满南漳”提升行动,全面实施绿色城镇、绿色乡村、绿色通道工程,建立覆盖县、镇(区)、村(社区)的三级绿道网络,绿地覆盖率分别达到35%、70%、80%。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项目建设,建成清凉河国家级湿地公园。

  南漳人认为,只有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挥生态优势,把绿色作为“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率、量质兼取”的重要支撑,才能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发展之路。

  创新资源观,用活绿水青山

  作为山地较多、人多地少的传统农业大县,南漳县结合县情,联合实力企业,全力建设好“中国有机谷”起步区、核心区、示范区,把南漳打造为“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

  为了打造“中国有机农业第一县”,南漳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为项目建设加足了马力。

  打造有机谷,产业发展是核心。南漳“中国有机谷”不仅吸引了文东农业发展集团的关注,还吸引了美国法摩康集团的目光。该集团将与襄阳当地企业一起打造“法摩康产业链”。

  南漳县也设立1亿元的中国有机谷产业发展基金,提出“打造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目标。目前,有机农业覆盖全县11个镇区,包括水稻、茶叶、小麦、玉米、食用菌、果树、畜禽、鱼等品种。

  “未来五年,我们将紧紧抓住中国有机谷建设这个‘牛鼻子’,发展有机农业,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倾力创建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王鹏说。

  该县还将紧紧抓住中国有机谷作为省级战略机遇,争取出台有机产业发展省级层面扶持政策。围绕现代有机农业开展招商,大力加强有机谷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核心区37个重点项目建设,后续投资25亿元,打造高端粮油、有机蔬菜、精品果业、有机茶叶、特色水产、精深加工等六大有机产业,着力建设国家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国家山区农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努力争创“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

  目前,“有机”在全县上下成为热词,有机产业逐渐成为推动南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除了“中国有机谷”外,华中绿谷是南漳绿色经济发展又一引擎。华中绿谷公司是南漳县本土企业,也是我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立足南漳县林业资源优势,计划投资50亿元,大手笔建设“中国襄阳!华中绿谷”项目。该公司还与其他公司合作,成立华中林苗产品交易中心,成功搭建区域性林苗交易平台。该中心已与四川、湖南、山东、云南等地花木市场签订合作协议,采用O2O(线上到线下)形式,实现苗木花卉和油茶、核桃、茶叶、食用菌等重点农林产品“买全国、卖全国”。

  南漳将以“华中绿谷”为平台,打造集苗木交易、绿色金融、旅游观光、园艺创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生态长廊于一体的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生态园、国家湿地公园和5A级景区。

  南漳两支“绿色引擎”,正引领全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创新产业观,打造金山银山

  “发展是解决前进中一切问题的关键。未来五年,依然是南漳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奋力赶超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发展短板,牢牢抓住发展主动权。”县委书记王鹏说。

  那么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南漳,如何发展?发展的第一着力点、第一支点在哪里?

  在工业!对此,南漳县委、县政府有着深刻的认识:县域经济发展的希望在工业,工业是国本经济又是民生经济。只有坚定不移做强工业经济,改变以往工业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散而不聚的局面,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才能支撑工业强县的战略。

  如何尽快做强工业经济?南漳提出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制定产业集约用地政策,推动更多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抱团发展。扶持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形成高度集聚效应。重点推动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机械电子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四个百亿元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南漳的特色产业、招牌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电动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发展,培育产业集聚发展新的潜力点。

  发展工业不能走老路子,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新路子,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此,南漳内外同时发力: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稳步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充分发挥县域调度资金、产业发展基金、技改项目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成立“两化融合”企业联盟,设立专项基金,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四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展新设计。五是实施小微企业扶持、中小企业成长、骨干企业培优工程。六是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认定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翻一番。

  工业的发展需要平台。按照功能分区、布局合理、集聚集约、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县统筹推进南漳经济开发区和襄阳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为关联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优势平台;重点打造有机食品加工产业园、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园、石材加工产业园、科技创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树立产城融合理念,加快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宜工宜业宜居工业新城。

  工业经济的支撑在项目,项目建设的重点在招商。南漳不仅提出“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招商”的理念,还提出了营造尊商敬商的社会氛围。他们积极探索创新企业家培养、提升、激励新机制,推动本土优秀企业家竞相涌现;树立在政言政、在商言商的价值导向,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

  创新旅游观,稳固金山银山

  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南漳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4年,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大型纪录节目在南漳取景,南漳的旅游形象有了广泛的美誉度。“心痒痒去南漳”成为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和推广词。

  南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坚持用绿色助推旅游业腾飞,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他们提出,坚定不移繁荣文化旅游,充分发掘全县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禀赋,用大视野、大手笔做好文化旅游大文章,把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强力推进旅游活县战略。

  为此,他们结合南漳实际,立足区域特色,坚持全方位打造,推进全域旅游开发:把南漳作为一个大景区建设,按照“全景、全城、全时”理念,打造一座“处处是景点、时时吸引人”的精品旅游城市。支持古山寨文化旅游区、香水河生态旅游区、水镜三国文化旅游区等龙头景区建设。大力开展“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规划建设,打造一批旅游名镇、旅游名村,让村庄变景区,把家园变乐园。

  生态旅游,通道和营销是关键。该县新建隆中至七里山专用旅游公路,实现重点景区通省道目标,加强旅游宣传营销,与周边大景区深度合作,联合推出串联式跨区域旅游线路,积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汉江生态经济带大网络,形成东承古荆州、西接神农架、南连大三峡、北通武当山的旅游发展大格局,把南漳打造成中部文化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南漳坚持全业态培育,促进多元融合发展。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示范点,促进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体验型转变。

  通过品牌的培育扩大了南漳旅游的知名度,同时也成为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的重要抓手。该县提出,吸引国际国内知名旅游企业入驻南漳参与旅游二次创业,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和银行资金投入到全域旅游开发中来,促进优质资源与优质资本有机结合,推动南漳旅游步入市场化、规范化轨道。坚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引领,全面繁荣现代服务业。聚焦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

  南漳的美景、美食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生态旅游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如今,旅游产业已成该县推动发展升级的强力引擎。

  策划:魏祖华 文字:杜守雨 图片:熊明银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