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全国戏迷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右三为刘艳妮)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艳妮演出剧照(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通讯员张凡全媒体记者张亚婷
“春风送暖到襄阳……”大年初四上午,“文明花开春满襄阳”2019襄阳市新春优秀群文节目展演在人民广场举行。随着黄梅戏《女驸马》选段的开唱,《夫妻观灯》《苍娃招亲》等15个戏曲节目陆续登台,为市民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黄梅戏《女驸马》由襄城区冯家巷女驸马黄梅戏院蔡丽英、刘艳妮等人联合出演。1月19日,刘艳妮登上了全国戏迷春节联欢晚会,并获得最佳表演奖。接下来,她还将作为传统文化使者与戏剧名家赴卡塔尔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春风送暖到襄阳
大年初四,在演出现场,天气寒冷,台上还结了冰,演员们穿着戏装努力演出,台下的观众也多了起来。他们中有走亲戚路过的,有得了演出消息专门赶来的。“今天这场演出共有4个民间剧团7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各城区的都有,有的演员早上6点就起来化妆,往这里赶。”刘艳妮说。
襄城区冯家巷女驸马黄梅戏院共表演了5个节目,演到一大半时,雪也开始下了起来。该戏院负责人董建伟演出经验丰富,更是个细心人,他为演员们发放了自带的暖宝宝,并买来了热饮。“演得好,唱得也好。下次什么时候再演,你同我说一声,我还来看。”观众李大爷说。演员们下台后,冻得赶紧披上棉衣,听到市民的评价后,心里暖洋洋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其唱腔优美、通俗易懂,深受老百姓喜欢。”董建伟介绍,2018年他们戏院走进了广场、社区、老年公寓等,参加了市里组织的10余场惠民演出,传播传统文化,让老百姓感受了传统戏曲的魅力。
组建团队培养名角
董建伟介绍,经典黄梅戏《女驸马》中的主角冯素贞是襄阳人,襄城冯家巷就是她的故里。戏曲中冯素贞曾唱道:“春风送暖到襄阳。”巡按冯益民在问“状元府上哪里”时,冯素贞就说“下官湖北襄阳人氏”。
正因为有这样的渊源,董建伟、蔡丽英等爱好黄梅戏的戏迷们,于2015年成立了襄城区冯家巷女驸马黄梅戏院。在娱乐的同时,也希望借传唱《女驸马》弘扬襄阳文化。
董建伟是一名爱心人士,退休后的工资不到3000元,却为团队投资了几万元买服装道具。“董团长腿脚不好,但他常常为了戏院四处奔波,细心地为大家服务。”黄梅戏戏曲爱好者张小红说,下乡演出时,董团长开着私家车充当司机,常需要往返多次才能把演员们送回市区。
据介绍,该戏院有30名业余演员,大多数是退休人士。“大家在一起学戏、唱戏,戏唱得越来越好了,人也越来越有精气神。”张小红高兴地说,年轻时没有什么文艺特长,没想到退休后还能登台表演。“2016年的一天,在烈士陵园附近散步时,我听到他们在唱戏,好听极了,也上去唱了几句。”刘艳妮介绍,蔡丽英老师一听,便夸她嗓子好,约她到戏院来练习。从发音吐字开始,刘艳妮在蔡丽英的指导下,刻苦练习,一段戏常常需要经过上百遍练唱,终于慢慢熟练起来。
一起唱戏的姐姐们说,刘艳妮唱得比好多专业演员还好。在大家的鼓励下,刘艳妮参加了2018第二届全国黄梅戏迷嘉年华的比赛。刘艳妮的音色甜美、扮相俊秀、唱功扎实,以一曲《墙头马上》赢得了黄梅戏名家蒋建国、吴亚玲等老师的好评,一举荣获了黄梅唱将奖与优秀演出奖,并获邀参加首届全国戏迷春节联欢晚会。
1月19日,全国戏迷春节联欢晚会在安徽举行,来自全国16个省市区及海外的160多位戏迷与众多戏曲名家同台演出。刘艳妮代表襄阳市为观众演出了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做襄阳文化传播者
历史上有无“女驸马”?国家一级编剧王瑞国介绍,《女驸马》剧本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冯素贞的故事源自民间传奇。《女驸马》的基本情节来自流传于安徽民间的戏曲《双救主》,经过8个版本的改编,最后定型。
为何《女驸马》将冯素贞设定为襄阳人?文史学者方莉介绍,戏文将故事背景设置在明代,而且冯素贞考中了状元,这跟襄阳这一时期的历史有高度契合性。明洪武二十一年,襄阳人任亨泰考中状元。襄阳为任亨泰建了状元坊以为旌表,地点初在十字街,嘉靖后移到府衙门前。任亨泰是襄阳科举史上唯一的状元,是襄阳人的骄傲。而襄阳又正好有一个冯家巷,“女驸马”也就被写成了襄阳人。
近年来,襄城区冯家巷社区也在大力推广“女驸马”。不仅为襄城区冯家巷女驸马黄梅戏院提供排练厅,还专门设立了“女驸马”陈列室,里面陈列着社区工作人员收集来的衣饰、铜镜等物品。冯家巷社区书记饶玉兰说:“广为流传的《女驸马》中,冯素贞被写成了襄阳人,我们就要打好这张牌。”
董建伟介绍,戏院里许多演员曾获得过全国各类大奖,他们为了宣传“女驸马”出自襄阳而默默付出。蔡丽英曾参加过安徽卫视举办的戏曲擂台赛,并获月度冠军。她参赛的曲目就是《女驸马》中的著名唱段“春风送暖到襄阳”。赛场内外,蔡丽英逢人就说:“你知道吗?‘女驸马’是我们襄阳人。”“今年,我将作为传统文化使者到卡塔尔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我要把戏唱得更好,弘扬襄阳文化。”刘艳妮说。
“做好戏院,培养名角,把‘女驸马’唱出襄阳城,打造成一张襄阳的文化名片。”董建伟说出这样的新年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