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襄阳频道 > 襄阳新闻

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襄阳农业高质量发展走笔之一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2日08:10 来源: 襄阳日报

全媒体首席记者严俊杰通讯员聂荣毅庞成庆李齐

开篇语

不论形势如何变化、社会如何进步,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始终是襄阳市的基础性产业,这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推动襄阳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加速转型、升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贡献。

2019年,全市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面对诸多“硬任务”。各级党员干部理当深刻把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要求,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落实落细各项任务。从今日起,本报将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出5篇报道,介绍广大农民朋友和各级党员干部的奋斗历程、成功经验,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加油鼓劲。

草木萌生,田野新绿。初春的襄阳,一派繁忙景象。

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7.1亿元,同比增长3.3%;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611.3亿元,同比增长12.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5元,增长8.12%;农机装备总动力66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81.2%,农机装备总量、综合机械化水平稳居全省第一。

夯实粮食产能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减量化增长模式,提升农民收入……一项项数据,一份份荣誉,记载着襄阳的每一次努力。

壮产业、优结构、强服务、铸品牌,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襄阳昂首奋进、步履铿锵。

产业兴,农业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市委书记李乐成指出,要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让田野更有希望,让农业更有奔头。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襄阳用全国0.35%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全国近1%的粮食产量。

2012年,襄阳粮食总产突破百亿斤大关,成为湖北省首个、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第一个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

2018年,襄阳粮食产能保持基本稳定,新增优质专用小麦面积10万亩,大宗粮食作物优质率稳中有增。

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襄阳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05万亩,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进度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虾稻共作面积从星星点点猛增到12万亩,见效地块亩均产值近万元、纯收入6000元……实现了“吨粮田”向“万元田”的转变。

全市新建、改建高标准茶园5万亩,新增茶业龙头企业5家。襄茶产业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中国有机谷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新增有机证书36个,有效证书达到166个,认证面积达21万亩;打造中国有机谷特色旅游线路10条,“生态襄阳、有机厨房”进一步唱响。

实施龙头企业产量、产能、科技、品牌、法人治理能力“五大提升行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率提升到近30%,全市涉农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1个。

出台实施意见,注册公用商标,开展免费培训,实行驻点服务……襄阳牛肉面“走出去”开店达5300多家,带动就业14650人,人均增收3.3万元。

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总结推广五种模式,精心设计精品线路,天池山、狮子岩等一批新兴乡村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营收入114.12亿元,同比增长22.5%。

农村电商热度不减。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3个、乡镇服务站62个、村级服务点1675个,全市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可达43.65亿元,同比增长45%。

第五届汉江流域(襄阳)农博会成功举办。700余家企业、近1万种产品亮相,观展总人数达21.8万人次,现场总销售额达4.82亿元,签订投资项目协议额13.1亿元。

农村靓,气象新

农业废弃物随意排放,农药化肥过度施用……农业农村要发展,但这些弊端也要革除。

如何在发展和保护中找到平衡点?

襄州区黄集镇毛岗村村民,将“一炮轰”施肥变为分次适期施肥。仅此一项,每亩地实现化肥减量20%,节本增效50元以上。

在襄阳,减量化增长模式为农业发展的“减”与“增”找到了新的平衡点。

全市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以中国有机谷为示范,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

所谓“一控”是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两减”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基本”则是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通过这一模式,2018年,襄阳亩均减少化肥用量0.5公斤,减少农药使用量1%。同时,我市成为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市推进试点城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

枣阳市吴店镇西赵湖村从“龙须沟”变成“赛西湖”,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推进乡村振兴的措施。

“编制‘2+7+2’乡村振兴规划体系,搭建了乡村振兴襄阳实施的‘四梁八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余涛表示,乡村振兴襄阳实施正在全面落实落细。

出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纲要,制订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七项重点工作行动计划,制定“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三年行动标准体系……在襄阳,大员上阵、力促振兴的强大气场已经形成。

2018年,我市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三年行动,建立了市领导联系乡村振兴示范点制度,市、县共建100个示范村,带动全市所有村全面振兴。如今,42个市直帮扶单位对14个示范村分别给予了10万元的资金扶持。

整合美丽乡村、高标准农田、林业、水利、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百村示范”建设,西赵湖、刘大湾、李家染房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示范村脱颖而出。

开展“农村清洁家园百日行动”,围绕“扫干净、码整齐、清沟渠、保常态”,开展农村清表作业,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乡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

投入各类资金1.76亿元,清理垃圾25.8万吨,疏通沟渠6443公里,清理堰塘5040个,建设“小三园”12.7万个……全市2539个农村及城郊社区面貌大大改观。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市多措并举积极有序推进改革。

全市2408个村完成清产核资,2387个村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超额完成省定工作任务。“90%以上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我市已全面消除“空壳村”。

农民富,生活好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要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李乐成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好各项硬任务落实。

2018年,襄城区卧龙镇大堰村村民殷天军动员该村24户群众成立大堰村大虾养殖合作社,开展“稻虾共作”综合种植、养殖。“亩产小龙虾75公斤,产值在2250元左右;亩产水稻400至450公斤,产值在3000元左右。”殷天军说,和以往单一种植水稻相比,每亩地每年可增收几千元。

新型经营主体在襄阳大地上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民合作社8228家、家庭农场8245家,总量居全省第一。

305省道穿南漳县长坪镇而过,襄阳市瑞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就在省道边。

在南漳,很多乡镇有了“扶贫车间”,涉及食用菌、桑蚕、茶叶、药材、高山蔬菜等18个产业。

2018年,我市实际减贫76247人,实际出列76个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8877户,改造贫困户危房9899户。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住院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11.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得到教育资助。

“农村文化丰富了,美丽乡村才有内涵、有品位、有活力、有气质。”余涛表示,近年来,襄阳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民生福祉向村庄延伸。

在保康县马良镇双坪村,村民周才英在“好媳妇”活动的感染下,消除了与家中老人的隔阂。现在,周才英每天都会去看望老人,一家人其乐融融。

当前,全市各试点村(社区)共有1000多支基层文化队伍、600多个民间演艺团队,配备文化辅导员700名,发展文化志愿者8000多名。

此外,全市1000多个村(社区)设置了善行义举榜、新乡贤榜和文化宣传墙,400多个村(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300多个村(社区)重修了村规民约,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全市 乡村 农业 农村 襄阳 【纠错】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01-2018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