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记者 刘涛 通讯员 樊其燕、王平、袁艳丽、张沛)3月21日,在山东枣庄举行的2019年“中国纺织大工匠”先进事迹推介大会上,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前纺车间电工贾军海名列其中。贾军海本人比照片显得更加成熟,黝黑的脸庞上透着淳朴和技术人员特有的安静气质。但当谈起企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贾军海便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此时,这位不善言辞的“电气技师”的形象立时鲜活了起来。
贾军海近照。记者 刘涛 摄
贾军海,1989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前纺车间电气工段长,公司首席技师。他以优异成绩自费学完了广播电视大学的机电工程专业知识,还获得国家统一组织的电气维修高级技师鉴定。贾军海用了30年,从一名高中生成长为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3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特级电气技师,他个人因此获得了“专利王”这个别名。
这千锤百炼的30年间,他先后在摆管工、推纱工、保全工、运转电工、电气工段长等岗位上干过,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这披荆斩棘的30年间,他勤奋好学,敢于突破创新,先后带学徒36名,带的徒弟个个出类拔萃。2011年贾军海在新兴际华集团“铸管杯”、“新兴杯”电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及二等奖,2014年论文获中国纺织联合会“太平洋机电杯”二等奖,他的专利分别获得湖北省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职工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和二等奖,2016年新兴际华集团班组长管理创新大赛冠军,同年被授予襄阳市“襄阳五一劳动奖章”。他先后荣获首届“中国纺织大工匠”“荆楚纺织工匠”“襄阳工匠”“新兴际华集团工匠”“隆中名匠”“荆楚工匠”等称号,享受襄阳市政府专项津贴。
2012年公司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贾军海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现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3项,国家发明专利7个,累计为公司节约维修经费600多万元。工作室培养出特级技师1人,高级技师2人和技师5人,其中成员史廷勇荣获“湖北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工作室全体人员从不吝惜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人,工作室先后带学徒36名,带出的徒弟个个学有所成。2013年,该工作室成为襄阳市首批授牌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015年6月荣获“湖北省示范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贾军海用仪器检测设备状态。记者 刘涛 摄
勤奋自学,立足一线,成绩斐然
1992年至1995年,贾军海坚持用三年业余时间自费学完了大学的机电工程专业,1996年自费考取电气高级工职业资格,2009年获得国家统一组织的电气维修高级技师鉴定。他自行设计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FA017清花机一体化电控系统,是为公司贴身定制的方案,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发明的FA454粗纱机电控柜可以使设备开台效率提高40%以上,故障率下降60%以上,平均单台故障维修时间下降70%以上,公司推广应用后,仅减少用工就达67人,创造效益300余万元。2010年,他主持发明的抓棉挑拣一体化电控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将棉纺头道工序清花抓棉机的电器控制和挑花平台电控系统有机统一起来,不仅减少了用工,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提升了产品质量提升,年创造效益130余万元。
随着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加速,公司先后引进各种进口或国产的高精尖棉纺设备。2012年,企业引进全套进口CROSROL清梳联,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就要请外国专家来进行维护,每天2000美元的维修费令贾军海心疼唏嘘。贾军海心里不服气,外国专家能做到的技术,咱们中国人也一样能完成。面对摞起来高达一米的外文资料,只有高中文化的贾军海,把头埋进书海,不放过任何一个单词和符号的翻译比对。他上网查阅大量资料,上论坛请教同行,整整三个月的时间他日以继夜,每天晚上都在公司加班到凌晨以后才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充分翻译并掌握资料后,就遇到了这台进口设备出现故障,他和团队将全部所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当外商再次走访公司,详细了解情况后,对这一创新性举动频频点赞。
贾军海在车间巡视。记者 刘涛 摄
贾军海在车间工作。记者 刘涛 摄
大胆试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
“技能是立业之本。”1995年,还是普通修理工的贾军海发现,棉纱线断了,而机械不停止,这是并条机自停装置失灵所致。为了寻找解决方法,贾军海拿来图纸仔细琢磨,一周后他用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等拼装了一个装置,试用灵敏度高达99.9%。这一改,挡车工效率提高一倍,全厂48台设备全部装上了他的创新发明,一用就是10年。
贾军海就像设备的“特级医师”,他带领着同伴一路过关斩将,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堡垒。在日常工作中他积极组织、参加小改小革工作。2015年至2018年,累计有70多项小改小革获得公司奖励,进行了20多项技术改造项目。进口气流纺电气配件易坏难买,价格昂贵,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研制,维修仿真器获得成功。这台由废旧元器件重新组合而成的电路仿真器,可以使电子清纱器组件的修复率在目前的水平上翻两翻,达到50%以上,投入当月就从历年的坏件中修复出76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万多元。从2012年至今,他连续五年获得公司 “技术革新能手”称号。
贾军海在运转车间与纺织工人交流。记者 刘涛 摄
贾军海正在检修设备。记者 刘涛 摄
恪尽职守,言传身教,勇攀高锋
近年来,公司附近小纱厂小布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几十家,公司许多好的技改方法被附近的私营企业老板看中,他们联系贾军海高薪兼职但都被拒绝。去年6月份,有个私营老板买了一套二手进口清梳联,设备安装好后,电气安装找了好多人都不敢接,他几次找到贾军海,提出愿意出目前3倍的工资请他兼职,并开出5万元的指导费,贾军海断然拒绝了,他认为忠诚是对一名工匠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工匠一生只专注一件事情,一个工匠一生只专心一个企业。
用工荒四处漫延,技术工人难招留不住成了摆在各个工厂前面的残酷的现实,各个车间电工告急,贾军海从不吝惜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人,8年来,他先后带学徒36名,带出的徒弟个个学有所成。创造性地摸索出“百日”学徒出师法,打破了现代年青人沉不下心来、不愿意学技术的局面。
从2013年开始,贾军海在工作室率先尝试设备维修机电一体化,坚持每周末利用半天时间给设备保全人员讲授电气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讲课由浅入深,生动活泼,实用有趣,获得广大学员一致赞许,现在60%以上的设备维修人员通过考试取得电工操作证,极大缓解设备维修人员紧张的状况。
“挑战自我,在机电一体化上求创新。”这是贾军海的人生追求,正如他的性格一样,温和而不失开拓的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