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通讯员王海红)4月11日上午,用颤抖的手艰难地在遗体器官捐献协议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并重重按上红手印后,肖春飞如释重负,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
看着丈夫灿烂的笑容,肖玉兰悄悄擦去眼泪,笑着说:“他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我替他感到高兴。”
肖春飞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在自己去世后,能把遗体和器官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帮助有需要的人。
肖春飞14年前患上脑萎缩,近来身体越来越不受大脑的控制,病情越来越严重。他希望趁自己头脑还清醒,还能说话,并能清楚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签下遗体和器官捐献协议。去年以来,他一直留心寻找红十字会的联系方式。不久前,从一本宣传册上,他看到了樊城区红十字会的联系方式。拨通电话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现年41岁的肖春飞是襄州区峪山镇赵畈村六组人。1996年,年仅18岁的他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在部队,因为有一手漂亮的书法,又聪明好学,肖春飞成了一名文书,并写了很多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因表现突出,他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01年,肖春飞复员,结婚生女。然而,原本幸福的家庭因为他忽然患上脑萎缩而被阴云笼罩。
在四处求医无效后,他放弃了治疗,产生了去世之后捐献遗体和器官的念头。如今愿望得以实现,他十分开心:“人死一把灰,捐献救他人。”
据了解,近些年,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截至今年3月1日,全市已登记逝后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300人,成功完成遗体(角膜)捐献37例,完成器官捐献84例,252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