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翟兴波
昨日上午8时,省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国生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用数字、事实说话的报告,引起代表委员强烈共鸣。
追寻《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报告字里行间涌动着汇聚民智谋发展、同频共振促崛起的信心与力量。
一
2012年,湖北发展可圈可点。
GDP跃上2万亿元台阶,粮食生产“九连增”,大冶迈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过去五年,荆楚跨越奋进。
生产总值连跨1万亿元、2万亿元两大台阶,在全国五年位次前移3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全国、快于经济增速;投资、消费等7大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番……
“起草的《报告》既要总结经验、明确方向,更要凝聚共识、鼓舞人心,要让群众从报告中听到我们前进的脚步声。”省长王国生指出,2012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经济增长率下行的严峻挑战,经济社会发展“总量扩大、质量提升、位次前移”,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过去的五年,既是艰辛探索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发展最好最快、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之一。实践非同寻常,经验弥足珍贵。“《报告》起草要力求‘三个突出’。突出重点,避免一般化;突出亮点,避免概念化;突出措施,避免空洞化。要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当前。”
他多次专题听取情况汇报,对指导思想、结构框架、主要内容、重要观点、语言文风等提出明确要求。“去年圣诞节,我们过得很特别很有意义,省长亲自指导《报告》修改,和我们一起加班到晚上十点半。”《报告》起草小组一成员告诉记者。
而在此之前,起草专班兵分7组深入全省17个市州扎实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定出起草提纲。
一场场座谈、一次次讨论、一轮轮修改,从去年10月开始至11月中旬,《报告》初稿形成。
二
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区别于往年。
一是换届。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多,既要全面总结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又要对新一届政府工作提出建议,还要具体部署2013年工作。
二是特殊年份。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起始之年。《报告》必须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与“十二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部署的衔接落实。
省长王国生明确要求,“《报告》既要在内容上体现新要求,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又要在文风上体现新气象,力求短、实、新。”
《报告》用八个“新”对过去五年政府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综合分析研判“四期并存”、“五局汇聚”为湖北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创造的新优势, 对推进“五个湖北”建设提出具体措施。对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报告》也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
代表委员听完报告,纷纷感慨:无大话、空话,无一般性议论,文风朴实,重点突出,清新之风扑面。
三
倾听民声、广开言路,贯穿于报告形成的全过程。省政府召开5次座谈会征求意见,现场气氛热烈。
去年12月12日,来自全省教育、科技、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16位省政府咨询委员、参事、文史馆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完善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12月13日,来自基层一线的教师、医生、企业家、村官和社区工作者座谈时吐露心声。
12月14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10位党外人士提出意见建议。
12月17日,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人民团体提出修改意见。
12月19日,来自教育、金融、科技、企业、农村等社会各界的9位代表,直奔主题、实话实说。“要更多地关注农村教育,培养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培育更多市场主体”……
一条条坦诚相见的真知灼见,汇聚到报告修改中来。
王国生说,基层一线蕴藏着鲜活的创造和丰富的经验,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源头活水。
起草组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大到报告内容,小至遣词造句、标点符号,逐条认真研究。《报告》在修改补充中不断完善。
12月下旬,省政协常委会对《报告》进行了专题协商讨论;1月12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讨论《报告》;1月18日,省委常委会议对《报告》进行讨论。“听了报告,心情特别舒畅。”“实在”。“不花哨”。“直面问题,归纳性很强,用数字说话”……代表们说,经过大会审议批准,这份报告一定会成为催人奋进的行动指南。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