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简称赣(gàn),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是“形胜之区”。别称赣鄱大地,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为江西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江西地处北纬24°7′至29°9′,东经114°02′至118°28′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江西五大河流。
江西省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政府驻地为南昌市。2012年,江西省GDP达12948.5亿元,增长11%,高于全国水平3.2个百分点。2012年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突破4500万人,达到4503.9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46%,死亡率为0.614%,自然增长率为0.732%,全年净增人口15.50万人。全省男性2318.60万人,女性2185.3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0。江西全省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
2历史沿革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 南昌一江两岸景观
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约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1]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南昌红谷滩夜色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
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 赣州章江新区夜景
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1]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