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屡屡登上“就业难”榜单;“研不如本、本不如专、专不如职”现象越来越严重;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另一边“用工荒”年复一年地上演。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个“悖论”,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悖论一:“热门”专业不吃香 “冷僻”学科遭哄抢
近几年,曾经被认为炙手可热的计算机、英语、法律和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而昔日被看作“冷僻”的专业如土木工程、气象、园林、印刷、针灸、物流、中医按摩等,则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状况。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说:“前些年,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好就业的专业各个学校都来办,结果造成了宏观上的失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分析:“我国在工业化中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劳动者,但我国大学生中60%甚至更多是学术类的,而新加坡学术类学生最多占到30%。”“大多数学校缺乏科学预测,盲目开办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科含说。
悖论二:研不如本 专不如职
学历高却不好找工作,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怪象”。“读到硕士和博士后,专业性越来越强,调整的空间反而变小了。”黄德宽说。
莫荣说,“国外一个系一年就一个博士生,在中国可能好几十个,一个老师就带好几个,这种都往硕士、博士方向走的培养模式有很大问题。”
就业难与毕业生本身的就业观念也有关系。黄德宽说,“毕业生的就业往往让他们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商务厅机电和科技产业处处长寸敏认为,“高学历反而不好找工作的现象也从侧面表明,一些企业开始转变‘唯学历至上’观念,注重招聘符合自己需要、实用的人才,而不是装点门面。”
悖论三:有人没活干 有活没人干
“现在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工厂招工难,这种情况一年比一年加剧,县以下的工厂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的人,年轻人很少。”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迎驾集团总裁倪永培说,“我估计再过几年,很多企业就开不了工,因为这一批40多岁的人离开以后,没有人接替。”
陈科含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她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之间是供需双方没有找到契合点,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求大于供的。”
黄德宽建议,“毕业生应该降低就业重心,如果人人都盯着大的城市,就业难度会更大。”
代表委员们还呼吁消除院校歧视造成的结构性矛盾。寸敏说,“有些单位不顾实际,动辄‘985’‘211’,这种院校歧视加剧了结构性就业困难。”
据新华社电
727万:今年大学生就业人数再创新高
楚天都市报讯 据新华社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27万人,要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
“727万”又一次触动社会的神经,相比2013年的699万增量不大但总量很大。专家分析,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对于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代表委员建议客观、理性看待。
“‘难’不应被过度放大,也不能只看数据。”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李红认为,“喊‘难’的声音太多,无形中给毕业生和家长传递了一种压力感和焦虑感。”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实施不间断的就业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现在关键是将这些要求落到实处。
(作者: 编辑:ADMIN)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