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四军女战士于溪、沈继澄、靳明、孙维礼(从左至右)合影。(记者 彭小萍 摄)
图为:老战士刘一曙会前阅读本报纪念抗战胜利的报道。(记者 杨宏斌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董文生
“抗战时期,新四军女战士多在后方做宣传、文艺、医务等工作,人数虽少,但不娇气,能吃苦,和男战士一样,在战斗中成长,经受艰苦磨练、生死考验。”昨日,座谈会结束后,89岁的靳明、90岁的孙维礼、93岁的于溪、90岁的沈继澄4位新四军五师女战士追忆抗战往事。
1942年,16岁的靳明加入中国共产党,分配至新四军五师政治部民运部,负责组织发动群众,在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民兵等团体播撒革命火种,建立基层组织。此外,她还得负责部队的筹粮工作。“一到春季粮荒,农民没吃的,我们就去地主家,动员他们献粮食,不让百姓挨饿。粮食丰收了,老百姓就主动送粮给新四军。”靳明介绍,五师是抗战时期新四军重建军部后统一编成的七个主力师之一,以湖北为中心,从最初的160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5万人。五师的发展壮大,全靠老百姓的支持。“周边据点的敌人出动,老百姓早就来报信了;躲进深山里,乡亲们又舍命送来吃的喝的。”孙维礼说,在部队从事医护工作的她,一次在河南病重,因为找不到组织,又怕鬼子搜查,百姓就把她藏在夹墙里,“吃饭的时候,我吃面条,百姓喝面水,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在女战士们心中,革命前辈陈少敏是榜样。当时,陈少敏是鄂豫边区的党委书记。“丈夫牺牲了,女儿夭折了,她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对女战士很爱护,要求也非常严格。”靳明回忆,陈少敏明确规定,女战士结婚后,要自重、自爱、自律、自强,多搞工作,不能整天跟着丈夫。同时,子女不能自己带,要交给老百姓。在陈少敏的示范下,边区好几个女战士成长为县委书记。“女战士不容易,十几岁就加入革命队伍,同男战士们一样战斗,还必须放弃儿女情长,割舍母子亲情。”沈继澄回忆,一个女战士,大女儿送人了,生的第二个儿子被抱走后,她不忍心还是抱回来,最后又狠心送走了。
为部队筹来一担担粮食,救助一个个伤员,唱响一支支催人前进的战歌。4位已步履蹒跚、鬓发苍苍的女战士,讲述那段峥嵘岁月,脸上写满自豪。
九旬老兵 铿锵战歌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杨宏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昨日上午9时,武昌东湖宾馆,95岁的抗战老兵李颂卓大声唱起抗日战歌《歌八百壮士》,歌声雄浑激越、铿锵有力。
这是座谈会开始前,令人感动的一幕。
1938年,李颂卓还是一名中学生,日寇的飞机经常轰炸武汉。当年春,台儿庄大捷,武汉街头举行庆祝大游行,流亡学生高唱《歌八百壮士》。“就是这个歌把我感动了,国难当头、国破家亡,我要投笔从戎!”李颂卓考入防空学校,随部队转战衡山、贵阳等地,探测敌机动向和方位,再通过探照灯的照射让其暴露在我军枪炮的火力之下。“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打下两三架敌机!”李颂卓自豪地说。
后来,李颂卓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到青年远征军,开赴缅甸密支那,参与滇缅反攻。1945年回国后,李颂卓随部队到广州市中山公园接受日军投降,见证了历史。
解放后,李颂卓一直在省建筑机械公司工作,1981年退休。连日来,国家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李颂卓每天通过报纸、电视看新闻。“这几天是我一辈子最感动、最幸福的日子。”他说。
座谈会前,李颂卓喜获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他把自己的感想写成一首七言绝句:“喜佩军章入暮年,老兵个个也欢颜。国恩家庆今朝醉,富强康乐怀先贤。”
(作者:ADMIN)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