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江苏科教资源丰富,连续7年创新能力居全国省区首位,全省拥有普通高校141所,各具优势与特色。正在召开的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如何充分挖掘和释放江苏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全社会发动“创新”新引擎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也成为参会代表、尤其是来自高校的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突出“互联网+”思维,
“校—镇”联盟空间巨大
“当前,世界经济正从‘全球生产网络’向‘全球创新网络’跃升。创新已成为支撑经济中心转移的动力源。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新动力就转向哪里。因此,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承担一定的功能,是城市和区域占据新一轮竞争制高点的关键。而作为江苏特色小镇建设的亮点,大学-小镇联盟共建具有巨大的政策空间。”党代表、苏州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江涌的这一番话本身就极具创新的闪光点。他解释说,“江苏可以举全省之力,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结合地方主导产业,围绕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颠覆性技术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智能电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新材料研发等领域,打造6-7个拥有标志性成果和标志性机构的创新型特色小镇,使其尽快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引领江苏尽快融入国际创新网络,获取资源配置能力。”
江涌代表认为,高校可以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主动对接小镇,组建各种形式的大学-小镇联盟。到2020年全国要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江苏可以建设100个左右的“校镇”。高校以各自的优势学科和专利群,主动融入特色小镇的产业链,联合组建创新型企业,打造小镇主导产业。
激活“基础科研”创新因子
推动“产学研用”体制创新
最近几天,南通大学一则科研成果引发全球关注:南通大学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刘东课题组11月11日于在线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细胞研究》上以Letter的形式发表研究论文,报告了他们将NgAgo基因技术用于斑马鱼的研究结果。这是自韩春雨之后,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有关NgAgo基因技术的第二篇学术论文。“我们为年轻研究人员团队有这样的研究成果而骄傲,这是聚力创新的最好体现,也是高校科研人员应该有的品质。李强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说,要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作为来自高校的党代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同时也信心满怀。”党代表、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成长春说。
成长春认为,地处中国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结合部的江苏,应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加快形成与中上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新格局,在推动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谈到学校在江苏“十三五”发展阶段的目标和前景,他说,未来主要在两方面双轮驱动:一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做出更大贡献,特别是在神经再生这个领域,南通大学的研究不仅是在国内,而且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希望能够出更多成果,引领这个学科发展;此外,在应用研究方面,如何在区域性创新体系中发挥我们应有作用,也是重中之重。
用好智库
把创新资源变成现实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江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江苏科教优势明显,这是我省推进科技创新的最大资源。如何把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好,让这些创新资源变成现实生产力,是未来的深刻课题。”党代表、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认为,“要把这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创造要主动对接企业和市场需求,企业家和各类研发组织要加强沟通对接,特别要运用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这个载体,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智库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江苏高校拥有庞大的人才队伍、齐全的学科门类、深厚的学术积累,具备建设高端智库的良好条件和独特优势。发挥高校智库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衡量高校综合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高校自身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袁寿其代表说。
袁寿其认为,发挥高校智库作用,要明确功能定位。高校智库应紧扣国家需求和社会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也要创新体制机制。高校智库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组织管理模式,促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研究,激发智库创新活力,有效提高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智库本身要从“智”和“库”这两个字入手,不管是运营管理创新还是人才建设,最终是发挥智库的平台作用,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集聚成“智”与“库”。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沈峥嵘
(作者:杨威)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