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讯
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湖北要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在发展理念上,要着力释放科技要素活力和市场活力,着力构建创新生态环境、金融支撑环境、开放合作环境。在道路选择上,实现即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由工业化思维转变为互联网思维等“四个转变”。在趋势引领上,把握战略性、技术先进性、重大典型产业拉动等五个原则。
力推大别山振兴发展规划精准落地
王立兵委员(省政协委员,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建议:加强对大别山振兴发展组织领导。加大对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出台有利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老区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将黄冈全域纳入国家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战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着眼建成全国知名红色旅游胜地和重要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
落实新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吴小云委员(省政协委员,武汉环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民众典当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府应进一步推行和落实新政,创造公平有序的创业创新环境,激活大众的创业、创新热情。政府有关部门在涉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项目审批上应该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方便创业者成立公司和运作创新项目。要吸收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创业、创新项目。组织公益性的创业、创新培训,为创业创新者提供智力支持。
加强物联网建设促进武汉智慧城市发展
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建议:加快标准化制定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未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受到限制。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建设。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部署。可把政务数据共享作为起点,在数据资源共享的物联网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更新观念,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加强宣传,提升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智慧产品的开发必须坚持以民为先。
加快湖北农业“互联网+”发展的对策
民革湖北省委员会
建议:构建“互联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进全省“互联网+农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共服务。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坚持“以用为要”,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施信息进村入户,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我省农村落地的示范工程。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逐
步形成“以销定产”的发展格局。
加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推进武汉产业转型升级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建议:1.做好产业规划,推进“两化”融合,建立有效的牵引机制和推进机制。2.增强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3.引进、培育和扶持一批智能制造产业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要突出重点、兼顾小微、加强协作、打造品牌。4.完善和提升创新服务平台,打造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智能制造人才战略。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和素质提升
省政协医卫界别
建议:制定激励政策,激发人才活力。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提升工作绩效,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利用医学院校资源,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教育。孝感市用3年时间委托湖北职院培养新型合格乡村医生300名,学费和生活补贴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已经招收学员204名,受到国家卫计委肯定。增加专项投入,改善人才环境。
挖掘农村非遗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致公党湖北省委员会
建议:加大保护力度,让农村非遗“活下来”,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留下宝贵的“火种”。加大宣传培育力度,让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相扶相持、落地生根”。加大创新力度,让农村非遗“旧貌换新颜”。加大市场推介力度,搞好农村非遗与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与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相结合等“五个结合”,让非遗文化“开枝散叶”。
建设环梁子湖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邵中兴委员(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鄂州市委员会主委,鄂州市政协副主席,鄂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建议:1.提升环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战略层级。2.建立跨行政区划的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管理机构。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4.建立科学健全的考评机制。建议在省级考核中引入生态环境、绿色GDP考核加权分值,弱化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指标权重。5.加大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扶持。6.发展绿色金融。
加快我省民营企业“走出去”
湖北省工商联
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围绕湖北优势产业板块,高起点谋划“走出去”战略规划,建立一整套“走出去”的政策扶持体系。提高商务外事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对企业加强“走出去”培训。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产业基金、项目基金、行业基金的创建与扶持力度。加大中小企业依托股市等资本市场融资的引导力度。3.搭建工作平台。
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招商引资
吴思澜委员(省政协委员,湖北省铁路建设投资公司投资发展部副部长)
建议:一、创新理念。招商引资工作必须顺应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着力从数量招商向质量招商转变,从优惠政策吸引向优化环境吸引转变,从要素招商向服务招商转变,从企业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从满园招商向优选招商转变。二、创新体制。尽快成立我省投资促进局。三、创新举措,包括创“优”环境、“活”方式、创“强”队伍。
保护清江生态环境推动流域绿色发展
李亚隆委员(省政协委员,宜昌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建议:以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以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发展,统筹做好生态保护、产业调整升级和库区群众生产安置,实现清江流域绿色、协调、共享发展。一是制定出台《湖北省清江保护条例》。二是实施生态保护“河长制”。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四是取消高坝洲库区网箱养殖。五是规划建设“清江生态康养实验区”。六是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加快“宜新欧”健康发展
叶青委员(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员会副主委,省统计局副局长)
建议:一、及时进入湖北省各项发展规划中。二、省市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包括出台铁水联运专项补助政策,争取铁路部门对集装箱铁水联运铁路运价在现行价格的基础上给予下浮50%的优惠;研究“宜新欧”“宜蒙俄”铁路运价补贴政策;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批准设立铁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给予相关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保障。三、加大港口、铁路、通道、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作者: 编辑:ADMIN)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