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提要
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嘉宾
赵智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中国当代社会思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等研究。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概括
记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以激昂的语调、饱满的情感,深刻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深厚意蕴和丰富内涵。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四个方面的高度概括?
赵智奎: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正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中国梦、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全新概括。这一全新概括,不仅具有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伟大民族精神的概括和提出,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吸引力、感召力及其独特魅力。这一全新概括,向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昭示:这就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这就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得以支撑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不断创造奇迹、取得巨大成就的动力之源。正是因为有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中国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东方大国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奇迹正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
伟大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记者: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就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伟大民族精神的阐释中,有着对中国传统厚重底蕴的深刻思考,有着对中华民族五千年连绵不断文明的崇高敬意,这样的阐释有着怎样的时代价值?
赵智奎:“历史不外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更是如此。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从属于世界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上,进行抽象和提炼的,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是人类文明成果在新时代的反映。可以说,这种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必然彰显着它的时代性。中华民族精神的确立不可能超越它所处的时代。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这就是说,理论思维既要受到历史的制约,也要受到时代的影响。中华民族精神也是一样,它无法脱离历史和时代。
此外,这种精神还具有民族性,表现为我国各民族的特性和独特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关于伟大创造精神的阐述,所举的实例不仅有汉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文化传统来说,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同一性,是其根本特征。中华民族文化的同一性表明,中华民族文化不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简单加在一起的总称,它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交融、整合而形成有机的文化整体。从历史上看,只要中华民族长期保持着整体的一致与和谐,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往不胜,无坚不摧。各民族、各地区既认同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也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在这种双重认同中,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及中华民族精神是最高层次的认同。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同时这一民族精神又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彰显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需要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作用?
赵智奎:阐述伟大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有必要弄清楚它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是新时代在不同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民族之魂的性质。民族之魂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力量,既是民族精神的主导和支撑,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统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统摄精神世界的作用,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和最高境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丰富和发展的需要,是新时代、新征程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是继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强调伟大创造精神,是对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形成全民创新的抽象和肯定。当然,也包括国家自主创新。这是在国际上重塑中国形象的需要。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客和某些学者,总是为西方世界落后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寻找借口,往往无端指责中国的发展不是靠自己的创造,而是靠模仿、利用西方的技术。这些指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中国奇迹主要是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创造实现的,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依靠自己的创造,走在世界前列。
今天,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民族精神的提出,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互相依托、互相呼应、互相给力、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合力。这种合力气势恢宏,文化历史底蕴丰厚,民众普遍认同。
数十载长河浩荡,九万里风鹏正举。焕发伟大民族精神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新时代的呼唤,是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也是国家、社会、民心所向。我们坚信,有着伟大民族精神的托举,中国将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也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实习生 李沁柯)
学思践悟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鄂州市庙岭镇红莲湖第一小学教师闵楠飞:
为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出光与热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并强调要推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屡次提及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作为民生的第一个问题来论述,把优先发展教育列入国家重要发展战略,我很激动,也很有感悟。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一名平凡普通的农村学校老师,在农村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让我更能理解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扶贫先“扶智”的重要性。
15岁时一场意外让我失去右臂。残疾不可怕,反而让我更坚强勇敢。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我有幸进入一所农村学校,成为一名教师。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就必须补齐农村义务教育这块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教书的17个年头,让我对这块“短板”体会非常强烈。在广大农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是农民朴素又迫切的期待。但跟城市相比,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还相当落后,存在巨大的资源分布不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教育领域体现得非常突出。作为农村学校的老师,更要意识到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只有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才能从源头上消除贫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公平”“质量”这两个词,醒目突出、力重千钧,彰显出党和政府缩小教育鸿沟的决心,指明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新使命,明确了教育改革征程的新方向。现在,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教学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如果说以前是要解决“有学上”的问题,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现在更多的是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党和政府的政策举措,也是我们农村教师自身应该努力的目标,把公平和质量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我一直带多个班级的课程,无论带哪个科目,我都精心准备教学课件,制作单词卡故事片等发给学生,尽量做到课堂的丰富性与实效性,将最新最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更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平等的心态看待每一位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让每一个孩子都心中有梦,为“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不可否认的是,让农村的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仍然面临非常艰巨而繁重的任务。留守儿童、贫困生需要更多关注其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学生比率已明显降低,但导致学生辍学的新问题也在出现……这些都需要每个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有强烈的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在科学而正确的思想指导下,以切实行动参与到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之中,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点亮希望。(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丹)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