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江在湖北境内流程长、流域面积大。湖北同时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所在地,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担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责任。
湖北日报派出全媒体报道组,沿着长江中游流域沿线实地探访,全媒体呈现,立体化传播,今起推出“一江清水看中游——长江大保护实地踏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江声浩荡,烟波渺渺。54岁的冯凯驾着一叶小舟,成为巫峡上的一道风景。
他是巴东县清漂队队长,从事长江清漂工作已有12个年头。每年,清漂队从长江捞出超过4000吨垃圾。
4月14日上午,冯凯照常驾船打捞漂浮垃圾,3个多小时,挥动网竿近千次。与以往不同,这一切都在网友“目睹”下进行,共收获了100万次的观看、跟评、点赞。
这天,长江清漂首次进入了网络直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登上清漂船,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展现“江面美容师”辛劳和奉献,拉开了本报“一江清水看中游”全媒体实地踏访的序幕。
长江大保护在三峡库区实施到底怎么样?长江清漂人打捞的垃圾怎么处理?如何避免二次污染?从长江湖北第一河——巴东小溪河出发,直至三峡坝上库首水源地——秭归凤凰山水域,记者顺江而下,一探究竟。
长江湖北第一哨
小溪河全长28.2公里,位于长江干流南岸,西岸隶属重庆市巫山县,东岸隶属湖北省巴东县,是重庆、湖北两省(市)界河,由巴东官渡口镇马鬃山村注入长江,可谓“长江湖北第一河”。
小小的小溪河,担负着不寻常的长江大保护职责。它域跨两省、三县、五镇和近十个行政村,流经区域内多为原采煤区,有老电站和在建电站5处,管理和保护难度不小。
52岁的易开美,是小溪河的“河长”。作为巴东县副县长,他每月要来小溪河巡查,目前巴东境内沿河煤矿已全部关停,正积极推进界河共管共治。易开美说:“巴东,是长江湖北第一哨,更是长江大保护湖北第一岗,我们绝不敢含糊!”
巴东县水利水产局渔政站副站长黄骞介绍,在一次执法行动中,一位卖红薯的农民看到有人在江边非法捕捞,立即打电话报警。这位农民朴实地说:“如今在家门口卖红薯都能赚大钱,这都是绿水青山带来的好处。”
“神器”吞噬长江垃圾
长江库区的垃圾,被清漂上岸后,如何处置?在三峡大坝上游约50公里、位于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华新水泥秭归有限公司,记者找到了答案。
在该公司厂区,记者看到一根长50余米,直径约2米的钢管道在支架上不停旋转。公司负责人指着这个装置说,这就是吞噬长江垃圾的“神器”——回转窑。
三峡库区漂浮物多为白色垃圾和植被垃圾,打捞上岸后,由船运至这家公司的漂浮物专用码头,再由抓斗调运至环保处置车间,通过破碎机,将大粒度漂浮物破碎成粒度在50至80毫米的小颗粒,随后通过烘干机降低其水分,让小颗粒变成能替代煤炭的燃料,为生产水泥提供热能。
2010年5月开始,该公司在秭归配套建设协同处置三峡水面漂浮垃圾项目,建成年处理能力10万立方米、日接收处置能力1000立方米的水泥窑。秭归县环保局局长许雷介绍,这家公司目前累计处置漂浮物达50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三峡库坝区漂浮物难题;同时,累计节约煤炭用量近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万吨。
猿鸣声声,春江刀鱼
从巴东顺江而下的船上,45岁的当地居民邓斌吟诵了一句古诗:“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邓斌说,因为这句诗,他从小就以为,到了巴东就能听到猿鸣。可惜,快40年过去,他从来不曾听到,他又认为:那是古代才有的事,自己这辈子应该是听不到了。
长江大保护之后,两年前的秋天,邓斌乘船经过巫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竟然听见了梦寐以求的猿鸣。邓斌说,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如今在长江三峡边可以看星星、观白鹭、听猿鸣了!
在秭归归州上岸途中,归州镇镇长刘卓指着不远的吒溪河说:“长江生态好了,那里有野生刀鱼。”
这令人惊奇,刀鱼号称“长江第一鲜”,如今在长江下游被炒到万元一斤,它平时生活在海里,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刘卓说,应该是以前溯江而上的刀鱼,被三峡大坝留在了中游,如今慢慢适应了良好的水域环境,开始大量繁殖生存下来。
长江边最干净的地方
长江中游水质,究竟怎么样?记者将赴13个水质监测断面,与环保部门共同取水抽样监测。
第一站,长江巫峡口断面,位于巫峡峡口江面,距离巴东县城约1000米,记者与巴东县环境监测站2名工作人员一起,乘坐小快艇前去取水。
岸边一块“打造长江边最干净的县城”的巨型宣传牌,赫然矗立。
巴东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财政收入不足10亿元,然而,这个“穷县”却显示出了巨大的生态决心:去年花在生态保护上的资金超过10亿元,投入的资金比例还将逐年提高。当地人将一句土家族谚语改了改,立下这样的誓言:“宁愿头顶锅儿卖,也要勒紧裤腰带抓环保。”
近年来,巴东先后摘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巴东县环保局局长高飞说:“干净,是巴东的独特优势,也是巴东的城市品牌。”
第二站,秭归银杏沱断面,位于西陵峡中段江面,距离秭归县城约3000米,记者与秭归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一起,乘坐环境监测船前往江心取水。
取水上岸后,遇见一队兴高采烈刚划完龙舟的村民,领头人是归州万古寺村村委会主任屈家明。54岁的他,自我介绍是屈原第69代后裔。万古寺村位于长江支流香溪河东岸,说起村里的发展,屈家明大声说:“我们万古寺村目前是省级生态村,目标就是打造世界上最干净的村。”
秭归县副县长余志训介绍,柑橘、旅游是秭归的两大产业,去年柑橘产值达到30亿元,旅游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2%。他说:“干净的水,干净的土壤,秭归的发展靠生态。”
接二连三,都是“干净”!在长江三峡库区湖北段,从巴东到秭归,干净不仅是环保要求,已经成为了地方发展的独特优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云宽、别鸣、王理略、胡琼瑶
(作者: 编辑: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