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

治理污染源 清除黑码头 黄石再现水清岸绿

发布时间:2018-08-05 07:38:11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清理垃圾填埋场作业现场。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陶忠辉 雷巍巍 通讯员 王剑 易细全

净水,“垃圾汤”变清流

8月1日,骄阳似火,黄石市西塞山区,长江之滨,群山环抱的大排山垃圾填埋场略显安静。

登高远眺,4万平方米空地覆盖着乳白色薄膜,四周围网成圈;翻过一道堤坝,来到垃圾渗滤液处理站,机器轰鸣,散发着酸腐恶臭的垃圾“汤”经过层层净化,变成汩汩清水涌出。“看不见垃圾,闻不到臭味,环境越来越好。”大排山村村支书孙立琦细数着这两年的变化。

1999年,为缓解垃圾围城,当地选择在大排山建设一座垃圾填埋场,设计填埋体量169万立方米,规模为黄石之最。建成后的大排山垃圾填埋场,源源不断地吸纳来自黄石城区、大冶、阳新的居民生活垃圾,总容量约60万立方米。虽有机械设备及时压实掩埋处理,治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到夏天,气味刺鼻,苍蝇横飞,百姓苦不堪言。

2011年,随着黄金山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大排山垃圾填埋场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备用垃圾场,生态环境修复随之展开。“一是层层覆盖雨污分流,二是处理垃圾渗滤液。”在黄石市城管局固废管理处主任孙权看来,这是关键的两步,也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首先是消除异味。工人曾成双介绍,这个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垃圾场,先用黄土覆盖一遍,再两次铺膜:一层铺防水隔离膜、一层铺复合土工布,垃圾被完整包裹在膜下,异味不再扩散。当日,室外高温虽接近40℃,身处垃圾场边,记者几乎闻不到任何异味。

垃圾掩埋压实会产生大量渗滤液,其净化处理是环保界公认的难题。垃圾渗滤液不同于常见的居民生活废水,其含高浓度有机物、重金属盐、氨氮等,稍有不慎,就会污染地表水源及河流水质。

2017年,黄石邀请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论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武汉一家公司,投资1700万元采购国内最先进设备,日处理垃圾渗滤液150吨、浓缩液50吨。

在过滤车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10多根装有不同颜色水质的玻璃管,通过层层过滤,从最初的深褐色,减淡为黄褐色,再变为无色,最后排入旁边蓄水池里,清澈见底。

水质是否达标,数据来说话。在线监测室,液晶屏上实时显示着两项重要指标: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实时数据,分别为17.80mg/L、0.072mg/L,低于国家标准值60mg/L和8mg/L。“在线监测与黄石市环保局数据中心联网,出现异常即会报警。”技术员梁进介绍,净化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直接排入市政管网,进入长江。

复绿,再现美丽岸线

江风拂面,江色迷人。长江岸线阳新富池王曙段,平整出来的堤段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一排排紫薇绿意盎然。王曙村濒临长江,过去横陈着一批杂乱无章的黑码头,作业设施简陋,粉尘漫天飞舞,噪音不绝于耳,居民怨声载道。如今,王曙村在拆除后的码头原址整体恢复,建起以女贞园、腊梅园、紫薇园、樱花园和乡村美术馆“四园一馆”的王曙滨江公园,游人流连忘返。

曾几何时,黄石79.37公里黄金岸线被上百个非法码头侵占,致防洪林木被毁,部分堤坝塌陷,沿江山体裸露,满目疮痍。

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2016年3月,黄石率先拆除106个非法码头、123个泊位。启动“绿岸”行动,建成集防洪、交通、休闲于一体的国家Ⅰ级江堤。接着,又建成江滩公园、中窑江滩公园等。同时,在关停码头的长江干堤迎水面堤角30米以内的区域,全部植树绿化。市河道堤防管理局副局长黄运祥说,目前市区长江岸线绿化基本完成,已植树55800株。

记者在阳新县黄颡口镇原防汛码头看到,平整出来的呈梯次状的江滩上,一排排新植的垂柳吐出嫩绿。镇里按宜绿则绿的标准,一个码头一个码头清场,一个江滩一个江滩研判。黄颡口镇镇长江书强说,目前全镇复绿长江岸线面积达200亩。

在半壁山农场原旭华物流码头复绿现场,新整的江滩植上3000多株垂柳。从清理场地到平整江滩,再到挖垱植树,种一棵树的成本233元,除县里免费提供树苗外,其余都由农场自筹。舍弃码头巨额收益,倒贴长江岸线复绿,让“杨柳依依江水碧”景致再现,农场党委副书记王中胜感慨“算长远生态账很值,给子孙留下了一江清水!”

作为市区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去年以来,黄石港区清除沿江码头、驾校,复绿长江岸线面积388亩,目前正在巩固复绿成果。

西塞山区长江岸线全长23公里,16座非法码头泊位全部取缔拆除,复绿108亩。该区清理出来的三处码头,规划建设西塞山神舟文化文体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