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之一,是侗族同胞的一种生命符号、文化符号和象征体系。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7日,中南民族大学实况志愿服务总队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谷坪乡银上村探寻侗族大歌的现状与发展。并与从江县银上村文书吴贤保和村长潘胜荣进行深入交谈。
从江县银上村文书吴贤保给队员们简单的讲解了侗族大歌。一边在手机上翻出相关侗歌视频让团队成员了解侗歌的演唱方式。一边说道:“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大歌的自然根源。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其在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属举世罕见,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天籁之音”
图为:从江县银上村文书吴贤保向队员介绍侗族大歌 黄桂花 摄
为了对侗族大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实况队员一行11人拜访从江县银上村村长潘胜荣,他是村里有名的戏师,在侗歌方面涉猎广泛。潘胜荣村长还现场演奏了二胡和牛腿琴,琴声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具有别样浓郁的民族风味。在谈到有关侗族大歌的发展现状的问题上村长潘胜荣也表达了他的担忧。“侗族大歌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正处于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由于多数年轻人常年外出务工的现实原因。”村长说道。
图为:从江县银上村村长潘胜荣向队员展示二胡伴奏 黄桂花 摄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世代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近年来,为了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促进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建设,当地政府将侗歌培训课程引入当地学校课堂,并逐步得到重视和普及。(中南民族大学 江杨)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生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