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本网特稿

恩施:天路通,山门开

发布时间:2018-12-18 09:17:22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雨后,位于恩施州巴东县境内的沪渝高速四渡河大桥周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视界网文林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畅、李彦睿 通讯员周诗泉

  “走出巫峡口,永远不回头。”

  恩施人曾经把走出绵绵大山,作为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

  时空轮转。今年夏天,千万游客乘坐动车、飞机、汽车、轮船,踏上恩施土地,尽情享受绿色仙居的清新,广东、上海、浙江、河南、内蒙……五湖四海口音的欢声笑语不绝。

  从净流出到净流入,仅州城的人口就从7万人扩张到40多万人。

  改革开放40年,2.4万平方公里的土苗山寨,彻底改了模样。

  不再偏远

  恩施全境,崇山峻岭,重重险关,春夏常云雾缭绕,秋冬季多雪凌交加。“或跨越于急流深涧,或蜿蜒于崇山峻岭,或腰穿于悬崖峭壁,得几废几成,工程相当艰巨……”这是一段镌刻于巴东野三关镇川汉公路纪念碑上的文字。33年前,山里人不惜流汗流血和牺牲,只为打通一条通往山外的道路。

  随着国家财力的积累,工程技术的提升,支援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摆上日程。党和国家领导人把目光聚焦到这片积贫已久的绵绵大山。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积极推动着恩施人的出山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一支支筑路铁军活跃在高山峡谷,克服60%以上建在暗河、溶洞、滑坡、崩塌、断层等不良地质上,地质复杂程度全国第一、桥隧密度全国第一、平均造价全国第一的恶劣复杂条件,一寸寸掘进,修高速、建铁路。

  一条条大动脉,如蛟龙凌空。

  看高铁:沪蓉、渝利已建成通车,黔张常、安恩张、恩黔遵、郑万和沿江高铁在建或即将动工,恩施州正形成一个“天”字形铁路骨架。

  看高速:已建成沪渝、利万、宜巴、恩来恩黔,银北、宣鹤等项目如火如荼。“十三五”期间,恩施将建成“三横一纵两支”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

  看航空:恩施机场已开通全国10多个城市近20条航线,航班密度全省前三。

  地不再偏,大山不再遥远。

  决战贫困

  改革春风唤醒沉睡的大山。

  1996年9月24日,万余名山民手持砍刀挖锄,肩负背篓,从14个村汇聚于海拔1400米的建始县官店乡,通过高音喇叭发出与贫困决战的铮铮誓言。

  三年里,官店仅在开垦500亩荒山栽种林果时,就挖断锄头187把,吃掉烤洋芋25吨。比谁身上晒得黑,比谁手上茧子多,大家要用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1987年,利川毛坝乡组织9辆卡车,带领干部群众参观速生茶园,可观的经济效益震撼了所有人。当年冬季,一场规模空前的种茶行动拉开序幕,很多人穿着草鞋在寒冷的泥泞里劳动,一年植造茶园1.18万亩。

  2009年,第十任镇委书记曾维权上任,他鼓励科技人员集中攻关,试种成功珍稀品种“冷后浑”。

  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30年来,一任接着一任干,毛坝成为利川红茶最大的种植基地,农民的破瓦屋变成小洋房。

  2018年2月,恩施州在原驻村力量不变的前提下,组建2438个尖刀班,进驻一线,对全州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县市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尖刀班干部包组包户,各乡镇不低于80%的干部到村工作。全州21454名尖刀班队员全部工作在村、吃住在村,驻守一线决战贫困。

  民生项目纷纷上马、惠农政策落实落地、产业基地建成见效,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增收难等逐一破解,数以万计的贫困群众喝上了干净水、点起了明亮灯、用上了4G网、住进了幸福家。

  山门敞开

  八百里清江,穿群山,过万壑,由西向东汇入长江。清江河畔的400万各族儿女,敞开山门,拥抱改革开放的滚滚潮流。

  1980年,野三关镇下岗职工邓习元将自家的几间土屋整修一下,开起了小餐馆。

  突然冒出一家私营餐馆,在当地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邓习元夫妇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店里除经营饮食外,还开设了十多个床位。

  巴东宣传部干部敏锐拍摄了一张新闻照片,取名“喝二两”,发表在中央级大报。“喝二两”也成了恩施州改革开放的一个亮丽缩影。

  箬叶,武陵山区常见的一种植物,漫山遍野,随处可见。1990年,几个鹤峰农民把箬叶鼓捣到日韩等国,用于绿色天然食品包装,淡淡的清香深受消费者喜爱,鹤峰30多家企业深度加工,年收入高达5亿元。

  苏马荡,利川市谋道镇的一个贫困山村,几位山民异想天开,用当地凉爽气候招徕万州客人。当地党委政府及时跟进,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5年下来,竟发展成一座纳凉之城,避暑人群达30万人,带动20多个相关产业,农民户均存款70多万元。

  恩施从供给端发力,大胆尝试,避暑游、冰雪游、山寨游、硒养游、体育游……旅游的品类达到100余个,从“门票经济”过渡到“产业经济”,今年元月至10月,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一批大型旅游资本纷纷抢滩,仅上半年协议投资额就达259亿元。

  恩施是世界硒都,但硒的开发在全国都是空白。恩施提出,打造“中国硒谷”。2015年1月,“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挂牌设立,我国富硒产品质检从此有了权威机构。同年,恩施州制定全国首个《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率先明确了食品中有机硒含量标准,明确27类食品中“有机硒”的含量,为硒食品开发提供了国家标准。

  一批权威科研机构相继落户,形成产学研一条龙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17年,恩施硒产业产值447亿元。

  打造湖北特色产业增长极,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恩施,一路春风一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