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新闻网(神农架报)(记者张珊珊、王欣) “瘦小身板,走路带风,说话响亮,办事果断。”33岁前,神农架林区下谷乡土家族辣妹子卢芳似乎还是眼泪的“绝缘体”。
批发蔬菜、销售百货、经营农家乐,有房有车有店面,一年收入20余万元,在乡亲们的眼里,卢芳是小有名气的“生意精”,生活顺风顺水。
但是,自2014年担任下谷乡兴隆寺村党支部书记起,3年半时间,卢芳已经不记得自己流过多少次眼泪,其中有3次痛哭让她印象深刻。
一河之隔 两个世界
兴隆寺村位于下谷乡南岸,是下谷乡政府所在地,与金甲坪村隔河相望。
2014年,下谷乡兴隆寺村两委班子2人提前退职、1人辞职,原班子成员仅剩1人在职。恰逢全国新一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启动,大量基础工作下沉到一线,亟待基层党组织落实。
在全村工作几近瘫痪时,2014年10月,有着8年计生工作经验的卢芳正式“接棒”,成为兴隆寺村新一任村支部书记。
作为土生土长的兴隆寺村人,卢芳一度认为自己对家乡足够了解。然而,现实很快给她浇了一盆冷水。
2014年12月,卢芳第一次登临梨子山顶,极目远眺,河对岸的金甲坪村水泥路四通八达、通村到户,白墙黛瓦、楼房林立;低头俯瞰,土房子、茅草屋零星掩映在半山腰,断断续续、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是连通兴隆寺村7个村民小组仅有的纽带。
“一条下谷坪河,隔出的是两个世界。”站在山顶上,卢芳红了眼眶,流下心酸的泪水。
兴隆寺村海拔高度500米至2000米不等,90%以上的村民住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里。曾任兴隆寺村支部副书记的龚永华说,2014年以前,全村无一条通村公路,“上至白云间,下至大河边,隔山能对话,握手走一天”是村子最真实的写照。
农村公路,关乎一方的未来,卢芳暗下决心,一定要修通这条民心路。
2015年10月,在帮扶单位和村两委的推动下,主线6.1公里、支线2公里,宽4.5米的马家沟公路项目上马;2014年8月,全长13公里的梨子山公路动工。
兴隆寺村2组一处地方仅有7户村民,却横跨2公里的距离,修路成本极高。
“修,绝不能漏掉一户村民。”卢芳攥紧手腕,断然表态。
为让公路通村达户,卢芳带着村两委班子四处奔波,苦苦“化缘”。“啃下硬骨头,党员做表率。”卢芳和村两委班子领着党员带头上阵,担砖拌灰,肩挑背扛,奋战在工地上。党员引领,村民纷纷投工投劳,历时一年半,入户的最后2公里路程终于全线打通,农户出行难问题有效解决。
人前抹脸无情 人后嚎啕大哭
相比在马家山山顶触景生情后落泪,在卢芳印象中,担任村支书3年多,她还有过一次难忘的痛哭。
在调解一起家庭矛盾时,卢芳劝慰村里一位妇女要孝敬公婆,与家人和睦相处。哪曾想,妇女听不进劝说反倒被激怒,不仅大闹村委会,还语出不净,沿着村委会所在的街道,来回踱着步子,大声叫骂。
“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像这样被人指着鼻子,从街这头骂到街那头。”整整半天,卢芳耳旁始终充斥着高分贝的指责谩骂声。
委屈的泪水止不住冲破眼帘,滴答滴答落在办公桌上,喉咙也随之僵硬、哽咽......在别人眼中一向干练、泼辣、强势的土家辣妹子,难掩伤心,从轻声呜咽到放声痛哭,内心的隐忍、憋闷再也无处可藏,卢芳用泪水释放积压已久的郁结。
一时间,从担任兴隆寺村村支部书记以来,受到的委屈、指责,一幕幕浮上脑海......
2017年春天,村里联合帮扶单位免费为村民发放药材种子,7组盛维波家,收到2亩地的种子。
“别人家能分4亩地的种子,凭莫里只给我2亩。”盛维波的妻子追到村委会找卢芳说理。
“别人屋里的地平些,劳力也多些,发4亩种子,能种出来,年底有收成。您儿屋里头老年人年纪大,体力不好,你和老盛又常年在外打工,春天把种子种下去,中间还要回来招呼,你说,4亩地你怎么管的过来。多了,不是浪费吗?”
其实,在发种子前,村委会就召集村民代表开过会,每家能分几亩种子,需要依据土地耕种条件、实际劳力评估确定。
只得了2亩地的种子,盛维波的爱人恼羞成怒,对着卢芳大吵大闹。
“哪怕她吵得再狠、再凶,我也不会给她多发,种子是对口扶贫单位支持村里发展产业的,必须合理分配。”坚守原则,势必要得罪人,遭遇冷言恶语成了家常便饭。但卢芳不怕,她形容自己,在工作中抹脸无情。
村里修路占地协调不下来,她去做工作;两口子打架闹得不可开交,她两边说好;40几岁的单身汉不劳动只想靠帮扶,她苦口教育;乡里乡亲违反村规民约大办酒席,她铁面惩治......村里大小矛盾,一件件一桩桩,都考验着卢芳的智慧与魄力。
不仅对普通村民如此,对待自己的亲戚,卢芳同样强硬。
前年,她拆了堂哥家违建的露天阳台,现在见面,堂嫂都不给她好脸色看。去年,她铲了表哥家影响村容的旱厕和猪圈,表哥一家至今耿耿于怀......
“不止拆了我家的猪圈、厕所,卢芳还说了,只要她当一天书记,家里亲戚想要政策的,一个都莫到村里找她,找了也没得用。”一提到卢芳,表嫂盛涛一肚子意见。
“在别人眼里我是个高傲的人,是个难以接近的人,是个尖酸刻薄的人...其实我也想成为小鸟依人的女人。”无奈的时候,她也会发朋友圈吐槽。
铁面无私,卢芳成了亲戚眼中高傲的人;坚守原则,村民觉得她不近人情,难以接近;严管严治,她又成了村民眼中尖酸刻薄的人。
一场大雨 锻造了一个班子
“卢书记,雨下的太大了,我们的房子要被冲起跑哒,怎么办?怎么办?”2017年9月3日23时左右,睡梦中的卢芳被手机铃声惊醒,电话那头,有人带着哭腔向她求助。
“莫怕,我们马上赶到 ,你们赶快抱着娃娃、带着老人到邻居屋里去躲一躲。”常常半夜接到紧急电话,卢芳练就了瞬间清醒的本领。
打电话向卢芳求助的是村民朱继才,家住5组生态移民小区。
兴隆寺村生态移民小区,海拔600至700米之间,正对下谷坪河,沿30°的缓坡顺势延绵至下谷乡大下线公路,分散居住有43户129人,大部分村民来自山高路远的6组、7组。
当晚,持续降雨近1个月的下谷乡,雨势突然转大,又从大雨转到暴雨。突然增大的雨量,在没有引流、分流的情况下,沿小区背后的山林肆意横流,导致5组多家农户的房子遭遇了雨水漫灌。
“如果朱继才家有危险,文世才家也同样会很糟糕。这两家的房子挨着,两边房子一侧各有一条1米多长的排水沟,遇到暴雨天,两栋平房相当于被两条河围在了中间,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可能,必须紧急引流、分洪,一分钟都耽误不起。”迅速判断了现场的紧急程度,挂断电话,卢芳马上打电话给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平原。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董平原今年63岁,担任村干部20多年,遇到困难时,卢芳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
转而打给方友志,依然无人接听。
顾不得再打给村两委其他同事,卢芳穿起胶鞋、抓起车钥匙夺门而出,暴雨中,独自开车一路冲到现场。
到达现场后,卢芳发动党员分头行动,号召乡亲们参与抗洪。
一边多方位挖沟引流,分散洪水,一边请来铲车,挖掉拦在朱继才家正门前的石坎。地形走低,洪水被引至坎下,顺势流进了下谷坪河。
30多名村民、闻讯赶到的派出所民警和国家公园管护所工作人员,大家手持锄头、铲子,奋战4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
据村委会事后统计,9月3日当晚,40多户村民,无一人伤亡,没有一户村民财产损失过1000元。
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卢芳没有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反倒黯然神伤,辗转到天明。
“昨晚,那么危险的情况,你们为什么不接电话?只要班子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我都不怕。可是昨天......你们都在哪儿?如果大家都在,该多好!”说着说着,卢芳红了双眼。
第2天上午,兴隆寺村村两委召开了一次交心谈心会。
“书记,昨晚我手机不小心调整了静音,不是不接你电话。下次我一定......”
“昨晚怕吵到小孩,手机也调整了静音......开完会我就去5组......”
“昨晚,你到现场后,我也赶到了,书记,以后......”
面对默默流泪的卢芳,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平原、文长龙,村主任方友志深受触动,会议结束,大家不约而同去了5组,积极处理洪涝灾害的后续工作。
“拍了给卢书记发去!”5月7日,在北京参加边疆村支部书记培训的卢芳,收到村民发来的一段微信小视频。
视频中,董平原、文长龙、方友志正带着几位村民冲洗、清理农户家一处改建后的厕所。
“我不在家,3个班子成员带着全村共建、共治,还不忘有个不在家的我,让我与你们共享大家的劳动成果。”卢芳把这一段视频上传到朋友圈,村民纷纷点赞。
“有钱、有政策,都不如建一个好支部,有了强大的班子,我们才能带领全村老百姓脱贫奔小康。”卢芳坦言,自那次交心谈心之后,兴隆寺村的班子更有凝聚力了。
完成了24公里的通组公路建设,解决了95%的村民出行难问题;发展药材1000多亩,土豆1000亩,小杂粮550亩,养殖生猪2000多头,土鸡7000多只,山羊900多只,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实现易地扶贫搬迁22户55人,危房改造84户,改圈改厕70户,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均收入持续提升,2017年达到7780元,实现整村脱贫。
至此,土家辣妹子卢芳,带领两委班子,在3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偏远山村的致富梦。
(记者手记)在我们印象中,风里来、雨里去的乡村干部,情感往往是高度克制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承担繁忙工作的他们习惯将责任扛在肩上,将困难埋在心里。然而这一次采访,卢芳却在记者面前坦露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泪水往往让人联想到软弱,但是,卢芳的泪水却让我们感受到力量,折射出脱贫攻坚之决绝、为民付出之真切和基层工作之不易。这力量像初夏时节的神农架,暖阳、绿荫、清泉、繁花,万物勃兴,生机盎然,带给我们对乡村美好的希望。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