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浩口镇陈垸村村委会内熙熙攘攘,贫困户、种养大户齐聚一堂。门口醒目位置,一块“科技特派员服务贫困村”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牌匾上还有科技特派员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这次,我们特意请来了一位蛋鸡养殖专家和一位虾稻共作专家。”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樊文伟向围拢起来的村民介绍。
“快到我家的虾稻田去看看,上次气温一下子上升到20度,刚投放的虾苗死了不少”“我家水草长得不好,是不是水位太高了”……几位村民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七嘴八舌向小龙虾养殖技术专家周浠反映养虾种稻时遇到的问题。
“我们村原来的主导产业是养殖蛋鸡,目前有十几户、八万羽的规模。这几年大家看到周边村养殖小龙虾赚了钱,都想去养虾,可是很多农田地势高、缺少水源,不具备养殖条件。”市地税局驻陈垸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赵朝阳告诉记者。
原来,该村位于浩口镇西南部,地势较高,大部分缺水属于旱田,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青藏高原”。近两年,该村修建泵站、疏浚渠道,引总干渠水至村里,逐步解决了水和路的问题,该村村民这才敢放心从事虾稻共作。
培训讲座刚结束,村民们又围住周浠,请他去虾稻共作基地进行实地指导。“你田里的水深了,水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要放水降低水位。围沟里一点水草也没有,虾苗没有附着的地方,需要补种水草。”在四组种养户陈蓉家的虾稻田里,周浠既指出了虾稻田的“病症”,也开出了“药方”,陈蓉感激不已。
看完十几家种养户的虾稻田,已是中午12点多。樊文伟说,今年我市从水产、农业、畜牧等部门抽调选派一批小龙虾养殖、蔬菜种植、蛋鸡养殖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专家,作为科技特派员驻点服务重点贫困村,定期不定期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入户到田进行技术指导,为贫困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贫困村精准脱贫插上“科技翅膀”。
(作者: 编辑:总编室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