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

化解“烫手山芋”,用好扶贫互助金, 恩施市龙凤镇双堰塘村—— “宽肩膀”撑起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08-30 17:17:08来源:湖北日报

葡萄架子都搭起来了,没人敢接手怎么办?

镇上拨来的扶贫互助金,如何发挥作用?

对易地搬迁安置有意见,村民工作怎么做?

大山深处,恩施市龙凤镇双堰塘村,“找党员”,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党员干部带头担当作为,村里的矛盾化解了,扶贫产业有了很大起色。

上任不久,第一书记接过“烫手山芋”

7月10日,从龙凤镇往西北方向,驱车4公里,进入双堰塘村。

飞檐翘角、青瓦白墙、土家风格的木格门窗……道路两旁的一排排小楼,给这个村落增添了现代化气息。

“这是业家槽安置小区的一期工程,100多户已入住。”驻村第一书记秦泽民笑着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秦泽民是个90后,别看他一脸稚嫩,对于农村工作,他已轻车熟路。

在安置小区的一角,一栋小楼还在施工中,这是村民叶敏的新家。

作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叶敏此前的家,是山上的一间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已成为危房。

叶敏16岁的儿子,在镇上的汽修店当学徒。患有先心病的叶敏,平时靠打工生活。

听说村里规划的安置小区二期工程,路要修到自家门前。叶敏打算利用这个机会,翻修土坯房,所以没有申请安置房。

没想到,安置小区二期工程因故搁置,修路的事也泡了汤,叶敏不干了。

2018年年初,她跑到恩施市上访,市里把问题反馈给村里,上任不久的秦泽民,主动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她要求村里专门修一条路到她家门口,不修路就接着上访。之后通过几次沟通,她要求村里在安置小区旁,给她划一块地建房。”秦泽民说,这个事村干部说了不算,得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秦泽民把叶敏家里的困难和盘托出,大家同意了叶敏建房的请求。

别的村不敢用,我们来试试

“你看,第二茬香菇长出来了,之前的一茬,收了4000斤香菇,每斤的市场价达到7块多钱。这全靠了村里的扶贫互助金。”

7月10日下午,安置小区旁的椴木香菇种植大棚正在进行洒水降温,大棚里,村民吴正军一脸兴奋地说。

吴正军是村里的贫困户,刚刚搬进安置房。

他所说的贫困互助金,是龙凤镇农民互助社,拨付给村里的50万元资金。

这笔钱,村民可通过“以股代储”的方式,进行贷款发展产业。村民入股1万元,可贷10万元,村集体收取少许利息。

“镇里想用这笔钱推动村里的扶贫产业发展,但许多村都不敢用,怕这些钱投出去收不回来,风险太大。”4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刘云中说。

“扶贫资金,不能老放在银行睡大觉。别的村不敢用,我们来试试。”在安置点里走访,刘云中了解到吴正军愿意种香菇。通过“以股代储”的方式,吴正军贷款20万元,4万个菌棒开始发菌、出菇。

“我和媳妇之前在浙江打工,现在有了香菇大棚,明年我们都不会出去了。”吴正军笑着说。

在吴正军的带动下,安置点里的十几个贫困户都加入进来,共同走上脱贫路。

“搞产业不能畏首畏尾,接下来,我们准备通过银行贷款,把村集体的资产放大,扩大香菇的种植面积。”刘云中说。

没人接手,党员干部带头上

双堰塘村有871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82户,通过外出打工,村里实际贫困户目前只有54户,其中包括五保户和低保户。

让这些贫困户脱贫,成为村委会的头号课题。

双堰塘村地少人多,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导致村里许多田地荒芜,村里从荒地入手,寻找脱贫致富门道。

2016年,村“两委”通过考察,决定种植100亩葡萄。

村里出钱搭葡萄架。葡萄架搭好了,却没人敢接手。

“当时我们找了一些老板过来,但由于葡萄生长周期长、土壤成分不明,他们都不敢接手。”刘云中说。

没人敢接手,党员干部得发挥作用。

虽然媳妇强烈反对,但刘云中一咬牙,接下了这片葡萄园。

他从建始县买来关口葡萄种苗,请贫困户施肥维护,两年多时间投入十几万元。

如今,葡萄园的4万个套袋里,1万多公斤葡萄呼之欲出,15名贫困户也因此受益。

3年前,这里还是“地无三尺平”的贫困村。依靠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村民人均收入过万元,去年村集体收入达38万多元。

2018年5月11日,村集体成立了恩施市双农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统筹经营自来水厂、光伏发电、农业项目开发,双堰塘村迈开大步奔小康。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7月10日傍晚,在村里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广场上,妇女们跳起广场舞,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际凯 张健 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