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11月1日,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襄阳举行。12个市州共215个亿元及以上项目开工,总投资1061亿元。
项目拉练、现场办公、进展晾晒……重大项目建设正打响全年“收官战”。荆楚大地,奋力冲刺的干劲在高涨。
投资,再擂新战鼓
1月至9月,全省投资同比增长10.9%,连续4个月回升,高于全国5.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由年初的全国第12位上升至第7位,稳中有进的势头明显。
重大项目,稳增长的“定海神针”。
进入四季度,一个个大项目铆足了劲往前冲。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今年9月底已试生产,京东方武汉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仅用5个月就实现厂房封顶,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配套工程、汉十高铁、郑万高铁、安九高铁等项目有望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长江航道整治“645”工程、汉江雅口航电枢纽、孤山航电枢纽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战鼓催人急,号角励争先。
尽管还有不到两个月,2018年就将画上句号,但新的投资和重大项目谋划已开始。
11月的第一天,省政府在襄阳召开现场会,为投资和重大项目再烧一把“火”。一大批布局重大生产力的项目开工——
在武汉,小米武汉总部基地项目一期开始打围。小米“第二总部”带来的,是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它将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武汉,拉动互联网经济的跃升。
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开工的年产20万吨绿色生物基纤维素纤维项目,以天然绿色植物为原料,生产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补短板,打赢“淘汰赛”
在当前全省投资稳中有进的同时,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重大项目谋划的前瞻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不够,已入库项目体现‘重’和‘大’不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坦言,部分地区储备库项目转建设库累计转化率不到20%,远低于年度30%的目标,项目谋划储备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出于经济转型考量和防风险需要,在财政部门加强地方政府举债监管、金融部门加强信贷监管背景下,一些新开工项目遭遇资金“瓶颈”,开工滞后。
四季度,如何保持投资的良好态势?
稳投资,必须补短板打赢“淘汰赛”。“切切实实补短板。通过投资既增加中高端供给,又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整个经济形成良性循环。”该负责人介绍,将抢抓当前施工黄金期,督促各地以项目拉练、现场办公、进展晾晒等方式,促进重大项目加快施工进度。争取西十高铁、宜昌至郑万连接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年底前开工建设。
稳投资,民间投资是主力。“要发挥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明确支持措施,持续做好跟踪调度和后续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实施。”该负责人表示。
稳投资,要素保障很重要。四季度,银企对接的精准性会进一步增强。省发改委推出“湖北省重大项目推介平台”,将政府部门谋划、审批、储备、建设的重大项目情况,全部实时向各类金融机构开放。通过加快实施全省“百万千亿金惠工程”、狠抓重大项目砂石料供应保障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抢抓国家“增存挂钩”改革机遇有效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等措施,加强项目资金、砂石料、土地等要素保障。
干好当前,谋划来年
第四季度既是全年项目建设的攻坚期,也是谋划来年项目的关键期。
截至目前,全省新谋划的重大项目共入库1259个,估算总投资1.47万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21个,50亿元以上项目40个,重大项目未来可期、接续有力的良好格局显现。“趁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的东风,精心组织重点上市公司走进湖北项目洽谈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介会,加大储备项目推介力度。”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
精准对接,全力争取国家支持。积极跟踪已申报中央资金项目的进展,确保2019年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额度稳步递增。全力争取国家尽快批复我省沿江高铁湖北段、武汉轨道交通第四期规划、宜昌轻轨、海洋核动力平台等重大项目。
继续深化投资审批改革,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报建审批区域性统一评价、先建后验、多评合一等试点将陆续开展,切实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善作善为谋项目,加压奋进敢担当。一个个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将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 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