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11日电 题:群众办事“15分钟距离圈”——内蒙古稀土高新区推行“马上就办”
新华社记者董璐
2015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稀土高新区推行“马上就办”改革,打造群众办事“15分钟距离圈”,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市民满意度,获得了当地居民的交口称赞。
从“门口排长龙”到“一扇门办一揽事”
“以前来办事时大厅全是人,经常排到大门口。大厅里人声鼎沸,交流全靠吼。”内蒙古昱德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昱说,现在不仅办事环境好了,效率也越来越高,过去需要3天才能办完的业务,如今不到20分钟就办完了。
办事效率慢、环节多一直备受群众诟病。为提高群众办事效率,高新区以深入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下大力气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审批流程。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骆东升说,截至目前,大厅已入驻工商、建设、国税、地税等10余个部门,企业从名称核准、公章刻字、国地税登记到开立基本户均可一站式办理,极大减少了审批流程和办理时间。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高新区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89项精简至22项,审批时限由23个工作日压缩到2.9个工作日,即办事项达15项,占审批事项数量的18%,“一小时”办结事项5项,占即办事项数量的33%,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为方便企业办事,大厅不断扩大服务内容,引进了多家金融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经常到大厅办理业务的内蒙古鼎兴财务事务所工作人员张小乐说,办业务来回跑六七趟、从早上8点等到中午才受理的情况再也没有了,如今一个窗口就能办一揽子事儿,特方便。
便民服务深入社区农村
为了给居民办事提供方便,高新区以辖区区划和居民分布特点为依据,打造了政务服务“一厅三站一中心”,并以此为核心,结合全区33个便民服务点,服务审批事项辐射全域,缩短了“空间距离”,实现了群众办事“15分钟距离圈”。
“一厅”即区级政务大厅,可集中办理企业审批事项及部分社会服务审批事项,辐射稀土高新区全域;“三站”是辐射万水泉地区的万泉佳苑服务站、火炬路社区服务站、稀土路服务站,主要办理老年证、低保等与居民群众生活切实相关的社会服务审批事项;“一中心”指的是统一协调“片长制”工作的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主要解决各类社会治理问题。
年前刚为家中老人办理了高龄津贴的高新区万泉佳苑社区居民董燕深切感受到“马上就办”改革带来的好处。她说,下载“稀土高新区政府服务中心审批平台”App后,就能清晰地知道办理证件所需的各类材料,准备好上传即可,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办证,不少证明还可立马直取,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多举措构筑城市管理新格局
来访事项有记录、处理过程有痕迹、办理事项有结果……高新区在机关14个内设机构、3个街镇设立“马上就办”协调对接岗,同时建立了一整套责任管理和追溯机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执行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溯制,杜绝了责任推诿和履职不端。
针对机关传统办公模式效率低下、责任不清、落实不力的顽疾,高新区建立了科技化网络办公平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红黄牌”管理制度,所有办公平台交办事项均设置办结时限,任务超期限停滞1至2个工作日,系统自动向该部门“亮黄牌”、停滞超过3个工作日“亮红牌”。
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闫化冰说,高新区正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去年6月开始在全区推行的“片长制”城市管理模式迅速提升了城市宜居度,平台将片长制、综治司法、统战群团、政务公开等工作全部纳入,进一步拓展了社会治理范围,使得城市管理不留死角盲区。
数据显示,自运行以来,平台共受理上报问题1768件,解决1543件,解决率达87.3%,50%的问题均能在当天解决,城市管理更加有序,辖区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小区物业和私搭乱建问题等信访案件同比下降20%,“僵尸车”和货车、餐车占道经营等一批老大难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作者: 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