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名为《河南省濮阳市某县大学生村干部定期检查情况汇报》的组织部门内部资料摆在记者面前,抽查结果令人咋舌。100多名被抽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有14人的抽查资料被“特调”出来,另附一页作为报告放在了濮阳市委组织部领导的办公桌上。
“村民说两个月之前到村一次,电话联系本人说在郑州学习”、“ 和本人联系说人在鹤壁市,错把村长说成姓张,不熟悉村情,很少到村”、“村会计郭某说一直未听说有大学生村干部分配到村,可能在乡办工作,但在乡办调查时未见此人”、“本人不在村,和本人电话联系为外地手机号,且无人接听,村民没听说过此人”……以上是濮阳市委组织部跳过基层管理大学生村官的县委组织部、乡镇组织科,直接对某县100多名大学生村官在岗情况做的排查,报告撰写者为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工作人员。
在“检查情况”一栏,每名村官的在岗情况都能通过“村民意见”反映出来。“‘群众熟悉与否’是这次检查的重点,不熟悉群众、不进村,还当什么村官?”组织二科负责此次排查工作的工作人员介绍,市委组织部从今年5月开始对全市1865名大学生村官中的438人在岗情况进行抽查,排除因生病、生育、入村时间短等原因造成不熟悉村情的,查出不能坚持到村工作人员30人;对于乡镇和其他单位擅自借调的,责令借调单位及时让大学生村干部回村工作;对于不坚持到村工作的24人,已经解除聘用合同;对于个别领导干部包庇、袒护脱岗人员者,进行了严肃追究。
半年多抽查下来,这位长期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干部发现,组织部门考核水准的高低、考核内容的仔细与否,对大学生村官“到岗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濮阳:不能让个别乡镇、个别村官的问题影响整个村官队伍
“老乡你好,咱们村有个叫孙伟的孩子在这儿当村官,你知道不?”在濮阳县鲁河乡李家庄村,濮阳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从村子的最东边走到最西头,沿途询问村民、到村里的超市药店询问老板,并有专人摄像留证。每名村官的考核需要征求20名以上村民的意见。
组织部门抽查的程序是:先进行大范围电话抽查,锁定一部分可能有问题的村官,再针对这部分人进行下村走访调查。如果村里超过10人不知道大学生村官的存在,市委组织部就会责成县委组织部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并上报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
《濮阳市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规定,在年度考核中,对于年内无正当理由连续15天或累计超过30天不参与村里工作的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凡是定为不称职等次的,要予以解聘。
过去,这项规定并未得到最有效的执行。“规定看上去很严厉,但实际操作有困难,尤其在考察部分,组织部门不容易考察到。”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定期抽查“村民熟悉程度”,是目前来看最为行之有效的考察办法,“到底做得怎么样,问问村民,就八九不离十了”。
不久前的一封网友投诉信,更加坚定了组织部门考察大学生村官走“村民路线”的做法。
“村官被选聘到村里,就是要在村里奉献,做好农村工作。可是南乐组织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从不在乡村上班,都是交点钱,全年在社会上干活儿。快管管吧!”这封措辞严厉的投诉信从濮阳市委书记信箱被转到市委组织部门,不到两周,组织部门就通过随机抽查的办法,对10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调查。
12月6日,濮阳市委组织部做出官方回应,“对于群众不熟悉的大学生村干部,视情况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留职察看和解聘处理;对在乡借调的大学生村干部,责令写出检查,回村工作;要求南乐县有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管理不严的问题进行整改”。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濮阳市有个别乡镇对大学生村干部思想工作情况过问较少,疏于管理,有的乡镇还以各种名义长期借用大学生村干部在乡镇工作,致使大学生村干部类似包村干部,较少时间到村内工作;还有个别大学生村干部长期请假,存在脱岗现象,“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乡镇和个别村官身上,却对整个大学生村干部队伍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在基层干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必须严肃查处和坚决纠正”。
据悉,在濮阳大学生村官量化考核的100分中,村民评价占45分,村干部评价占35分,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评价占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