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的《河北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一文,再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县与40万正定人民共同奋斗、发展致富的真实情景。文章读来如清风拂面,却又令人感怀无比。
文章所记述的事例丰富详实,不论是“广为传颂”的,还是“首次揭秘”的,读者想必都不会感到陌生,笔端流露的思想感情,也点滴正中人心。就在上周,一份21元的“主席套餐”在北京城热销,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热议;而30多年以前,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工作期间就常吃名为“正定宴”的大锅饭,将分别记录了这两个时刻的照片摆在一起看,清新的作风、平民的情怀原来一脉相承。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当前,全党广泛而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这种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的过程,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立党之初贯穿到执政之史,党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深刻忧思,和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理出于实践,情来自天然,而习近平同志30年如一日的践行,正是这种根本宗旨的真实写照。
党性原则有人际温度,信仰力量有道义准心。党的建设和国家社会建设之间有着必然而至关重要的联系。3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下大力气抓党的建设问题,对党员干部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作风涣散等现象“零容忍”,并积累了重要经验,这种经验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反“四风”、八项规定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立场路线问题、组织原则问题、作风态度问题,要坚持抓,就必须有制度保障,更要有党性和信仰支撑。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群众工作也对各级政府、党员干部不断提出新期望、新要求。包括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乃至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等新阶段、全方位、高层次的民生问题,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交叉并发,无一不凸显人民群众的疾苦,包含人民群众的呼声,寄予人民群众的愿望,无一不需要党和政府以更切实、更细致、更深刻、更透彻的群众工作来一一解决。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从对率先垂范的学习当中获得经验,从对历史的回顾当中汲取动力,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一文带给社会的正能量。(胡一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