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以“改革”“法治”“反腐”作为今年中国发展的关键词,但实际上,2014年我国文化发展也别有景观。
201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孔子学院迎来了十周年纪念日和“全球孔子学院日”、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的文化产业新政密集出台、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并引发了文艺界的集体讨论。与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态势相应,文化发展也呈现出了活力迸发、欣欣向荣的景象,从哪个侧面梳理都有浓墨重彩。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寻找和确定自身在全球文化中的身份认证,是所有这些文化动态的共同旨归,也是当前和未来文化实践的主题。
今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和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在教师节前夕看望北京师范大学师生时,他又强调,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些富含象征意义的细节,展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也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与之相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讲话,则从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拓宽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强调了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巨大意义。他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发给全球孔子学院全体师生的贺信中,深入阐释了中国在继承、复兴民族文化上的态度,在吸纳、兼容世界文明上的思路,在全球文化交流互鉴中弘扬中华文化的理想。在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他又以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强调文艺工作应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些讲话精神,为各个领域的文化实践确立了价值方向。
民族的复兴,首先体现在文化的复兴上;国家的崛起,势必伴随着文化的自觉。作为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文明是华夏子孙必须继承、守护、光大的瑰宝,是民族复兴和发展的基本依靠力量。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且从未间断的独特文化传统,中华文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课题、世界文明演进的重要推力。从目前文化发展的动态来看,无论是文化思想研究、文艺作品创作,还是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实践,都在逐渐体现出这种文化的自觉性,并通过各种各样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创意,彰显出文化的民族身份。
岁末回首,2014年可称“文化年”。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正逐渐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共识,并将在助推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上逐渐展现出力道。
(作者: 编辑:殷丹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