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地缘政治中强调的“国家政策、政治立场确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同为上层建筑的国家主流文化,必定也和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那就看看我们的地理版图吧——西面是茫茫大漠、戈壁,西南是普通人很难翻越的世界屋脊,东北是极冷苦寒之地,东南又是浩瀚的太平洋,稍稍方便走动交流的正北草原,又被人为的长城拦住了——所以说,无论是客观的环境还是后来主观的选择——也许两者压根就是一回事——都让我国正好形成了一个被黄河长江沉沙冲击、进而能够被规律泛滥定期滋养的中原腹地,这里的子民似乎没得别的生存方式可以选择,只能利用耕种的方式繁衍生息。
黄土地上诞生的农耕文明,似乎成为我们拥有今天文化最本质的起源与特征。
——于是,我们喜欢相对保守地生活。
种地自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精神,按部就班、规矩认真即可,看看我们二十四节气——惊蛰、谷雨、芒种、大暑、霜降,这分明就是村长严厉的下地命令和邻里间关怀的提醒么!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也许我们仅仅擅长创造个别好用的器具,但是骨子里真的不擅长创新某种新思想,也许我们永远也不太会真正的“think out of box”——那就算了,我们年年拜祭的社稷总会给我们些别的禀赋吧?
当然,要知道,节气也有不准的时候,村长和邻居也有犯错的时候,这也就造就了我们这个民族是拥有最好的感觉的民族!也许我们说不出化学等式、物理原理、解剖生理学,但是仅凭感觉我们也能炒出变化多端的茶叶、建造不需一根铁钉的木塔和打制最舒服的椅子——昨天还是叫高岭土的泥巴,今天就是美轮美奂的瓷器!
过去,这些感觉没用么?当然没用,坚船利炮可以轻易摧毁他们!
过去,这些有用么?当然有用,要不是茶叶和瓷器贸易造成的天文顺差,何以惹恼了一筹莫展的日不落帝国。
今天,这些没用么?当然没用,一部苹果手机能买一吨大米的呀!
今天,这些有用么?当然有用,越是精巧的器物,越是需要我们这种感觉精微细致的民族完成。法国的葡萄酒、香水、瑞士的手表、奶酪正是同样依靠细腻感觉创造价值的民族,给我们树立的发展榜样。
今天,当我们半怨半恨半嘲“中国制造”的“山寨货”,然后充满信心地倡导“中国创造”时,是不是过点过于妄自菲薄,或者忽略了上苍给我们这个民资的“天赋”了呢?也许追求一种彻底、纯粹、虔诚的“中国制造”不仅是发展的另辟蹊径,更是未来实现“中国创造”的基础。
——于是,我们崇老、敬老、爱老!
这里的“老”,绝不单单指年龄,而是“老道”,因为耕作这种靠天吃饭的行当,是最需要积累经验的,“老道”也就成了“见多识广”的代名词,“永葆青春活力”和“渴望年老而尊”组成了相反相成的人生观——“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多么简约的总结啊!
哪怕是“唯结果论”的战争,在我们的记述中,仅仅会勇武杀人、屠城雪恨也是低境界、不入流的莽夫行为,以德服人、以智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战神——
如果没有耕种带来的启发,孙武子如何想到利用气象变化,风雨雷电做到飞花摘叶可伤人的境界啊——须知,成吉思汗千年以后的杀伐攻取,最擅长的还是李逵那种“排好头一个个砍将过去”的屠夫招数。
项羽这种五谷不分的贵族,哪里懂得故乡土地对普通人的吸引力呀,于是韩信只需在夜里让拥有好声音们合唱上一曲“我深深地依恋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天知道,孔明先生如果不是“躬耕”,何以那么关注雾雨风雷,又怎么能演绎出草船借箭、借东风的精彩——曹丞相果真是输给了一个“村夫”啊!
“老王,过来吧,给你们家分地了!”“狗子他爹,别再给XXX卖命了,新政府给咱家分地了”——何须百万雄师过大江,便是“喊”,也能“喊”出个新中国。
不由得又想起孟夫子《梁惠王章句上》所云:“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乃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上天的给予、圣人的论断和历史的经验似乎都在暗示我们所谓“民有恒产”,不过是今天每个中国人“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和“耕者有其田”的尊严吧。
——既然崇老敬老,那人生的享受自然来的晚些,于是我们推崇“延迟满足”。
耕作怎么会有立竿见影的收获呢?老周那位终身未得“三顾”,“躬耕于山东,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的“布衣”爷爷,就曾无限欣慰地表扬老周,“在城里工作好,月月关饷见现钱,种地,一年才见一次现钱!”老周那位终身未得“从军”,“唧唧复唧唧”了一辈子的姥姥,得知老周“按揭买房”之后——何为“按揭”,“按揭”便是“贷款”;何为“贷款”?“贷款”便是“借钱”,“借钱者”,“拉饥荒是也”——这个解释,足足让她老人家“惟闻女叹息”了半天。
自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最最理想的志向了。正是这种“延迟满足”的性格,可以让我们具有珍惜点滴所有,耐住寂寞,隐忍前行的勇气。
黄土地上长出的农耕文明已是不争的天赐,与其艳羡别人、争论短长、批判历史,莫不如先安然接受,进而扬长避短——我们总不会比近邻新加坡、韩国更少天赋资源吧?
依老周看来,今天“中国梦”的实现,注定是这片神奇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而不会是嫁接的、移植的或者领养的。
小而言之,年轻人未来之惑的解决,有赖于改善斗室之居的后顾之忧,在传统与现代知识的学习中,体悟出外在世界的精微变化,进而寻找成长的机会;大而言之,国家未来发展之惑的解决,有赖于旧有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的调整,理性倡导华夏文明百年压抑后的扬弃与勃发,通过协调“中国制造”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进而奠下“创造”之基。
最后,再啰嗦一句,黄土地的农耕文明还提醒我们,任何梦想和收获的期盼,都急不得、更忌讳揠苗助长,假以时日,自然谷丰稻满——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作者: 编辑:殷丹丹)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