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国·学习经典】
——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
第十一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子曰师说 | 曹雅欣
(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春佳节刚过,对于刚刚返回工作岗位和正在准备返回学校的人们来讲,现在正是新年新气象的大好时段,一年之新刚刚开始,一岁之春正在萌发。
中国文化虽古,却历来强调“新”,而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也多次提到我们民族里求新、创新的文化意识,比如,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都提到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一句重要名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谓每天都要不断改过向新而前进求新、日积月累而产生日新月异的进步。
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中的《大学》,在过去,这部经典是莘莘学子“初学入德之门”的必读课本。《大学》中有非常多的经典名言,习大大也多次引用,以后我们还会逐一分析。而这句话,在《大学》里是这样引出的: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王朝的开国之君成汤,是古人推崇的千古明君,《鹿鼎记》描写韦小宝总想引用却引用不对的那个歌颂圣君的成语“尧舜禹汤”,代表了古代最杰出的四位帝王、是后世国君纷纷效仿的榜样,最后这个字“汤”,就是指商汤王,商王朝的建立者。
(二)刻在澡盆上的座右铭
商汤王在自己的洗澡盆上铭刻了这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在每天洗澡的时候不忘提醒自己:人既要盥洗身体、更要涤荡心灵,使身心都除旧布新、出陈易新,以新生般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
在澡盆上铭刻警语,我们今天有点难以理解,其实这种“私人订制”是古人一向的做法。《近思录》载:
“古之人,耳之于乐,目之于礼,左右起居,盘盂几杖,有铭有戒,动息皆有所养。”
古人在但凡能够耳闻目染的起居环境里,都刻写警戒之语,以图随时养性修行。盘盂、手杖、桌几……随处可见对自我的提点之词。这个习惯演化到现在,就是今天还保留着的“座右铭”。
成汤在“浴身”的同时不忘“浴德”,因为,作为一位罔替前朝、开创新朝的君主,他深知故旧沉珂的弊端,他明白焕发新生的必要。后世王朝所有的国君都希望成为“尧舜禹汤”那样的明君,那么便该学习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不断自我求新的振奋精神。
打量历史上的封建皇帝,尤其是那些在位时间久的帝王,无论他在中青年时期是何等的奋发图强、朝气蓬勃,在晚年时都不免沦陷到居功自傲或懈怠朝政的沉沉暮气里,几乎都不可避免地失去开拓创新的意识。比如把唐朝带进安史之乱的唐玄宗,比如带清朝走向闭关锁国的乾隆帝。
人生代代皆相似,人性中存有共同的弱点,虽心知肚明却难以克服,正因此,成汤保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才使他成为令后世推崇的圣主。
(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作为个人,要不断成就新我、不断日新向上,这就是《大学》里说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接下来又说到的“作新民”,要使人弃旧图新。
而“新”的意识对于整个民族来讲同样重要,因此,《大学》便继续讲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也曾被习大大引用,2014年7月15日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前夕,习近平主席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自古就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话是以八百年寿命的周王朝为说明对象,阐述了一个中华民族能持久生生不息的道理:
周朝虽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中国虽是文明古国,但其长盛不衰就在于自我更新的持久动力。
这种动力,虽有被迫性,更有自发性。从被迫上来说,每一次多民族之间的对抗与交融,都是中国文化进行新陈代谢的集中时段。这种过程,可能由和平的交流带来,也可能由战争的攻占带来,文化经一次次撞击与渗透过后,一次次吐故纳新而活水长流。也许是出于不得已的动荡,却带来了文化上的丰收。
从主动创新的动力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本性是不盲目排外、不局限自我的。正因此,才有了佛教的传入与扎根。而佛教里的禅宗能在中国生长发展,正是吸收本土思想、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汉族佛教”,历来在知识界影响极大,这就是中国文化自发进行的极大创新、成功创新!
这种求新的动力,就是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生存至今、源远流长的古文明,正是这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意识在发挥作用,正是这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在确保活力。
而不懂得创新、不接纳新生的民族,它的文明必将在长久的故步自封里僵化为一潭死水。
(四)中国式创新——生生不息
中国文化的创新图变,是在固有基础上的更新,不是全盘否定过去的求新。正如我们常说,成功的创新一定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传统,这就是中国易学思想里“变”与“不变”的易道体现:
恒定不变的是规律,永远变化的是方法;
不变叫做“经”,“经典”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变化叫做“权”,“权变”一词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经中有权、权中有经,定中有变、变中有定,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就如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太极图所示,既阴阳互动,又阴阳恒定,永远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又永远是恒定不变的总态势。
这才体现为中国式创新的精神,是温故而知新的,是用“变易”的创新方法来承载“不变”的精神主题。
而中国式创新的总主旨,就是易学的总规律,就是要“生生不息”,要民族生生不息,要文化生生不息,要每个人的自我成长都生生不息。《周易》曰:“生生之谓易。”
正因为我们的民族具有生生不息的永动力,所以才在每一次“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依然能“前进前进前进进”,建设新家园;
正因为我们的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以才在每一次被异族侵占过后,依然顽强壮大、有容乃大、焕发新生。
同理,如果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具有生生不息的向新力,便能够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新生,不断带领社会走向新生活。
这让我们想起习近平主席常常强调的一段话:
习近平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
最后,让我们以《大学》里这段论述“新”的完整文段作为收尾,在经典语句里,再次温习、再次知新: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日知新,就应保持天天向新,更新了还要再更新。”《康诰》说:“人要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着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在追求完善。(文/子曰师说 曹雅欣)
(作者: 编辑:徐娟娟)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