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庄严时刻,天安门广场上,抗战老兵方队率先驶过,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也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至高敬意……连日来,致敬抗战老兵、缅怀抗战英雄成为社会的热点;英雄先烈的事迹震撼人心,英雄人物的精神催人奋进。不论是抗战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还是和平年代奋力抢险救灾的战士,英雄,总是时代交响曲中的最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
英雄身上所充分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的“民族的脊梁”。
英雄是社会的价值标杆,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尊崇自己的英雄。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伴随着五千年英雄史,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当对民族英雄心存敬重。然而,在举国上下表达对英雄的崇敬、缅怀之情时,也有些杂音不绝于耳:有人毫无根据地质疑英雄事迹的真实性,有人对英雄人物冷嘲热讽,甚至诋毁抹黑……这些噪音杂音极大地伤害着全民族的爱国情感。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更要唱响英雄赞歌,充分发挥英雄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那么,什么是英雄、英雄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捍卫英雄、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英雄?如何讲好英雄故事、培育能够涌现更多时代英雄的土壤?请看本期对话。
时代先锋 民族脊梁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力量
记者: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强大的国家精神、民族精神,而英雄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代表者。
曹欣欣: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英雄有两个义项:一是“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二是“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敬佩的人”。我们所说的英雄是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英勇奋斗的人。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在革命战争年代,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等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成立以后,焦裕禄、谷文昌、王进喜等中华儿女,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英雄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即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激励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张颐武:英雄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时代精神的结晶。革命年代,英雄以英勇悲壮的行为成为楷模和典范。和平年代,那些以嘉言懿行获得社会认可、成为国家集体记忆的人,也是英雄。如雷锋,就是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保家卫国、在天安门城楼前正步走过的解放军战士,是英雄;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是英雄;诚信友善,淡泊名利,坚持下去也能成为英雄。
记者:正是无数英雄的前仆后继、无私奉献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当今时代,中华民族行进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征程上,英雄人物对国家、社会、个人发挥着怎样的引领作用?
曹欣欣: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书记处同志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我有幸聆听了总书记阐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总书记讲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个人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离开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族的振兴,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就难以变成现实。古往今来的英雄们,正是把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实现了最紧密的联结。如果人人都向英雄学习,以祖国需要为己任,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书写精彩人生。
公方彬: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国家精神,而英雄就是国家精神的最佳载体。英雄身上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就是牺牲。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都弥足珍贵。正如“8·12”天津爆炸事故中,消防官兵奋勇救火,英勇献身。这种以自己的生命换取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尚行为,是将个体凝聚成社会有机体的根本力量。国家和民族没有英雄人物的自我牺牲精神作支撑,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个体没有牺牲精神,即使能力再强也可能只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难以为社会、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敬仰英雄 尊重历史
英雄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社会心理积淀;捍卫英雄人物,就是捍卫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
记者:一段时期以来,网络上一些诋毁、质疑英雄的言辞掀起波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史虚无主义,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王天利:一些网民质疑邱少云是不是在烈火中坚如磐石,怀疑董存瑞是不是自愿去炸碉堡,反问黄继光的胸膛如何能够堵住喷火的射口,连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和江姐等都无一幸免。一座座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被抹黑!作为邱少云生前所在连第四十九任政治指导员,我不禁要问:是谁在毁灭我们的英雄?是谁想推倒我们的长城?
郑东鸿: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个纷繁复杂、信息爆炸的舆论场里,越是夸张、颠覆的观点就越可能吸引眼球。网络又是个虚拟空间,由于匿名隐身的特征,一些人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上随意发表言论,使得质疑、抹黑、诋毁英雄有了大行其道的平台。
张颐武:英雄是时代的产物,带着深深的时代印记。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诞生的时代,与当今有很大不同。那些在特殊历史环境下涌现的英雄,能够表现出平常情况下难以想象的意志和力量,做出超越极限的事情。如今,持续地和平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人衣食无虞,很难再有极限状态下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公方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第一,转型社会中出现了价值观多元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处在深入践行过程中;第二,反主流的“痞子运动”沉渣泛起,通过消解高尚求得些许满足,“远离崇高”思潮映射于英雄群体上;第三,一些个人或势力试图通过瓦解标杆式英雄人物,扭曲社会的价值取向。
记者:随着“抹黑英雄”现象的出现,社会各界、各媒体、网络意见人士积极开展“捍卫英雄”行动,以事实说话,有力地批驳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在读者、网民中引起强烈共鸣。捍卫英雄,意义究竟何在?
王天利:对于个人来说,英雄能起到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英雄的思想特别纯、感情特别真、意志特别硬。我是从陇东山沟里走出来的孩子,从小就特别崇拜邱少云、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我最崇拜的是邱少云的磐石一卧,最感动的是黄继光的忘死一扑,最感慨的是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一跳。这些英雄,在我心中树起了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崇高形象,使我成长为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捍卫英雄,就是捍卫引导社会和个人积极向上的崇高精神。
张颐武:英雄是国家的重要代表,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社会心理积淀。每个国家的历史都记载着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英雄也就成为体现所处时代的典型。这样的历史记忆通过宣传、教育、文化、艺术,代代相传,国家才有凝聚力、民族才有认同感、社会才有支撑力。质疑历史应有底线,对于那些经过历史评定、达成民族共识,进而成为整个社会象征符号的英雄人物,不可诋毁。捍卫英雄,就是捍卫支撑国家的栋梁。
公方彬:就英雄来讲,不同国家和民族只存在内涵上的些许差异,不存在有没有的问题。比如,美国一直很重视在社会中寻找偶像并塑造英雄形象。无论是虚构的“超人”,还是以现实为原型的“美国大兵”,都频频出现在影视及文学作品中,甚至输出到其他国家,实现了价值观的渗透。从某种程度上讲,捍卫英雄也是意识形态的斗争,我们确实应该更好地捍卫英雄,促进英雄事迹更加深入人心,激励奋进。长此以往,才可能从根本上消解诋毁英雄的土壤。
记者:英雄体现着我们的主流价值观。那么,崇尚英雄、捍卫英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内在联系?
公方彬:英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象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从包括英雄在内的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从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中萃取而成。更具体地讲,英雄及其群体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同时折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传承。通过英雄鲜活生动和感人的道德形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落细落小落实”,春风化雨,润泽心灵。
曹欣欣:英雄身上集中体现了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方志敏在《狱中自述》写道:“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再如杨靖宇对劝降的老乡说,“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对祖国的热爱、对信仰的执着,使先烈们面对敌人的屠刀和利诱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呼唤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惧苦难、视死如归的英雄;河清海晏的和平岁月,呼唤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勤奋工作、默默奉献的英雄。他们是在身体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在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讲好故事 英雄辈出
讲好英雄故事,让英雄因子注入民族文化血脉;培植土壤、营造氛围,促进涌现更多英雄
记者:英雄都处于不同的历史年代,我们如何才能讲好英雄故事,让英雄人物更可亲可信可学?
张颐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讲好英雄故事,要将英雄放在历史背景中讲述,特别注意历史的连续性,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把历史发展的过程讲清楚,让青少年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和挣扎,了解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60多年来的新中国建设发展史、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史。让年轻一代产生“理解之认同”,理解在悲壮的历史环境下产生的英雄为什么特别值得敬佩和学习。比如,这次抗战7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阅兵仪式,就是很好的契机,可以让年轻一代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中华民族近百年以来的奋斗历程。
王天利:讲述英雄故事,必须让英雄回归正常人的生活中,不能在神化、虚化、浮化的错误框架内描画。英雄不是完美无瑕的神,而是在某一方面具有过人之处的常人。比如邱少云,他曾经爱抽烟,有缺点,是在党的教育下才逐步成长为英雄的。为什么他明知会牺牲依然坚持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就是因为他内心深处对革命队伍的执着情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爱。在全连官兵心目中,邱少云始终是有血有肉、可学可敬的英雄。
公方彬:讲述英雄故事,既要关注英雄身上的时代特征,更应发掘其永恒的精神光彩,正确把握、多方开掘英雄身上蕴含的精神财富,如人类共性、民族特性、时代特征,促进他们的高尚精神真正注入民族的文化血脉。比如说,雷锋作为我们社会的道德典范,既要讲他承载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髓和共产党人的宗旨,也要讲出他闪耀的人性光辉。
记者: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如何培育土壤营造氛围,才能促进更多时代英雄涌现?
曹欣欣:要一如既往地表达对英雄的尊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做出决议: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全国人民怀念革命先烈的标志。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这一天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以纪念千千万万为祖国和人民牺牲的英雄。这些做法体现了国家意志,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中,珍藏着许多与英雄相关的实物,作为历史的见证,它们是真实、感人、具有说服力的。这些文物讲述的,或是英雄们的坚定信仰,或是慷慨赴死的决心,或是生离死别的亲情……展示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鲜活形象。充分挖掘馆藏英雄文物的思想内涵,并通过各种形式加以广泛宣传,是传承英雄精神的有效方式。
郑东鸿:要在网络、新媒体上多宣传英雄事迹,促进网民参与到传承英雄精神的活动中来。同时,在依法治国背景下,还要考虑从法律层面根治诋毁英雄的行为,用法律保护英雄名誉,对捏造事实肆意诋毁、诽谤英雄的行为予以严惩。此外,还应保护好承载英雄历史的革命遗址、遗迹,社会也要更多地从物质、精神层面关爱英雄。
公方彬:敬仰英雄、崇尚英雄,更要从学校教育抓起。我们应当培育土壤、营造气氛,真正把英雄精神注入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心灵深处。现在的英雄教育大多集中在中小学阶段,在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英雄教育不应淡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把脉时代,讲好当代英雄的故事,《人民日报》“点赞中国”“守望”等栏目,就是润物无声的有益尝试。只有创设一种人人可当英雄、人人争当英雄的社会氛围,才可能造就一批批担当重任、为国奉献的时代英雄。
曹欣欣:一个英雄就是一座丰碑,一座座丰碑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召唤英雄辈出的新格局。让我们铭记英雄、崇敬英雄、争做英雄,牢记历史、立足当下、创造未来……
(作者: 编辑:高梦格)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