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那镇产业化扶贫工程示范服务基地
荆楚网消息(记者 瞿祥涛)“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1月14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县委常委、迤那镇党委书记马祥宏短短几句话,将2011年以前的迤那镇描述一清。
2010年末,迤那全镇人口8394户38149人,贫困人口2260户6158人,贫困发生率21.5%,水、电、路、寨、房、讯等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森林覆盖率仅为23%。
而如今情况却大不一样。“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5.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313元。”马祥宏说,迤那,在彝语中意为“美丽的海子”,曾经美丽只是迤那人遥远的梦想,现在却从梦想走到迤那人真实的生活中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迤那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从摸清底数入手,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计划,为新时期扶贫开发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样本。“帮,要帮到最需要的人;扶,要扶到最关键的点。”马祥宏说。
针对过去扶贫“撒胡椒面儿”的状况,迤那镇转变扶贫思路,以“四看”原则,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做到精准扶贫,帮扶真贫。
马祥宏介绍,2014年,准确识别贫困对象在迤那镇全面铺开,165名干部从摸清底数入手,逐村逐户调查核实贫困情况。
贫困户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既入股又打工
袁礼是芙蓉社区石桥组村民家,土坯老房的墙体上已有十多条裂缝,一到雨天水就漫进屋,由于没钱建房,袁家只得将原先的牛棚稍加收拾,搬了进去。调查干部了解到情况后,将袁礼家无安全住房的情况写进贫困调查表中。袁礼说:“摸底调查没过几天,就收到了好消息,他家能获得21600元的危房改造补助。”
可是,问题又来了。袁家连修房的启动资金都不够。迤那镇干部们商量后,决定先支持袁礼种烤烟。教种植,帮销售,在迤那镇干部的帮扶下,最终,袁家种下的10亩烤烟纯收入两万多元。拿到卖烤烟的收入后,袁礼盖起了敞亮的新房,并将剩下的钱,买了一辆拖拉机,农闲时还能跑跑运输。“这样的生活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袁礼说。
“确定扶贫对象后,我们建立了领导挂帮、党建扶贫、部门帮扶‘三位一体’集团帮扶新机制,构建了城乡联动、单位牵手、干群联合扶贫开发的新格局。”马祥宏说。
在帮扶新机制下,迤那镇实施种植两万亩优质烤烟、两万亩脱毒马铃薯种薯、两万亩中药材、两万亩经果林、退耕还林两万亩、存栏两万头大牲畜、出栏两万头等“七个两万”工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马祥宏说:“展望未来,在十三五的发展规划中,迤那的目标是在2015年基础上,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再翻一翻,年均增长15%;人均GDP突破25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