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脑瘫博士张大奎:普通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发布时间:2016-04-06 23:21:58来源:Z--中国青年网进入电子报

再过几个月,北京理工大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张大奎就要毕业了。这段时间,他每天都在为准备毕业论文忙碌着。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始终无法把 “博士”这个头衔与眼前的青年联系到一起。

35岁的张大奎出生在河南焦作的一个农民家庭。刚出生不久,因为一次高烧,加上乡下有限的治疗条件,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遗症——小脑瘫痪。

命运弄人,但他愣是用顽强的毅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书写了一部“传奇”。从专科再到专升本、硕士研究生,再到博士,一路走来,他不断地颠覆了人们对他、对残障的认知。

图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张大奎(前排)与俞敏洪合影(后排左)。张大奎供图

乐观:“9岁的时候,我能够扶着拐杖站立行走了”

确诊小脑瘫痪后,医生建议大奎的父母要大奎自己加强锻炼,恢复部分身体机能,达到自理。直到6岁,他依然只能在地上爬着“走路”。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看来,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改变自己。努力站起来、行走是他记事初做的最艰难的事。

一般人很难想象,甚至都不会去想,像走路、上楼梯、骑车……这些一个个每天都要重复很多遍的简单动作,对他来说,是一个多么艰巨的挑战。

年幼的张大奎希望,自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哪怕比别人慢一点。长期的坚持练习有了成效,这给了他希望。“我记得,父母开始时是在两颗大树中间绑上两根竹竿,类似双杠,让我双臂架在上面练习腿力。父母把竹竿换成了两根绳子,起初拉得比较紧,渐渐地就慢慢放松,我得靠双脚的力量行走。”

至今回想起父母的这般用心,他都感动不已。正是这样高强度的练习,他的双腿才逐渐变得更加有力。而每个月两双军用黄鞋也成了他那段时间的“标配”,膝盖不知道破了多少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9岁的时候,张大奎创造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奇迹。“我能够一个人扶着拐杖站立行走了!”这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很难了。“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行走,一个是成为有用的人。”至此,他完成了自己第一个梦想。

9岁学会拄拐,18岁上高中时,他已经学会了骑三轮车。他靠一辆三轮车,从高中骑到研究生毕业。

现在,在张大奎的宿舍楼下,还停着一辆三轮车,骑了好几年,看起来已经有些破旧。他笑着告诉记者:“这是我的专属座驾。”

图为张大奎的代步工具——三轮车。本人供图

自强:“说出来的理想是最不牢靠的”

在很多场合,旁人问及到他的理想时,他都会很坦然地回道:“说出来的理想是最不牢靠的。”从不空谈成了他的标签。他说:“等有一天把你内心的理想实现了的时候,再去告诉别人,自己曾经怀揣过那个理想。不然理想就是空谈。”

张大奎学会拄拐走路的那年,也是他开始求学生涯的一年,从那年开始,他开始向自己的第二个梦想一步步走近。正常孩子上学的年龄是6岁,那个年代可能会更早一点,即使这样,他也比入学年龄整整晚了3年。

父亲张守元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大奎的未来生活,他不顾旁人眼光,作了一个超前的决定。1996年,张守元花1万多块钱为大奎购置了一台电脑。90年代,1万元虽不是很多,但“万元户”还是很多家庭的奋斗目标。这一举动,引来了不少风凉话。

正是这台花1万块买来的电脑,让大奎开始与计算机结缘。2002年,他完成了高中学业,和正常人一样,走进了高考考场。但当时,他承受了来自多方的压力。他回忆到:“当时很紧张,汗吧哒吧哒地落在试卷上,好多地方湿透了,干毛巾跟水里刚捞出来一样。写字也抖得不行,速度很慢。”

就这样,张大奎完成了高考,并顺利考入省内一所高校,虽然只是专科,但他终于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临近大学毕业,却又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看到许多正常同学在毕业后依然找不到工作,他对未来感到迷茫。

最终,他选择了继续深造。

没日没夜地学习成了他专科毕业后的常态,200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始了自己本科学习生活,并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该校读完了研究生。

“有志者事竟成。”2011年,张大奎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当时看来,研究生的学历足以在社会上立足,不过,他还是希望继续挑战自己。站在十字路口的张大奎做了个勇敢的决定——考博。

求学这段路,他一直默默无闻走着,别人不理解他,不知道他的艰难,他都咬着牙,踏踏实实走着。他说:“普通人能做的,我也能做。”

图为张贴在张大奎宿舍里的鼓励话语。张大奎供图

2011年,张大奎读博了。“这一切都要感谢我的导师樊孝忠。”考博那年,由于担心自己身体原因没人接收,他向相关领域专家写了信件,希望找到可以接收他的老师。焦急的等待后,大奎收到了唯一一封回信,也认识了他现在的导师——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樊孝忠教授。

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回信的内容,樊老师当时在回信中说,我可以考他的博士,但是不会给任何特殊,更不会透露任何关于考试的信息。虽然内容简单,但给了大奎信心。最终,他成功成为了樊教授的博士生。

考取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出现了一幕独特的“风景”,每天,一位骑着三轮车的少年载着双拐,来往于宿舍与实验室。慢慢地,大奎的故事被更多人熟知。

2012年,大奎当选了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他在与大家的分享里这样写道:“关于自强,我很欣赏俞敏洪老师的一段论述,自强和一个人的出身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没有关系,认为自强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从什么都没有到最后成功,这是狭义的理解。自强是指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平台上,都能利用好这个平台的资源取得成功。近代思想启蒙者梁启超先生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从这个意义和角度上讲,我们现在倡导的‘中国梦’,落实在我们青年人身上,实则是一个‘自强之理想’。无论你身处何种境遇,只要你还保有一颗兢兢业业、不甘平庸的心,只要你还走在不断强大自我、惠及他人的路上,这样的小伙伴们必将都是生活当中的自强之星。”

图为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博士张大奎与他参与写作的新书合影。张大奎供图

责任:“大家肯定我,我也得为社会做点事”

2013年3月29日,张大奎向师弟师妹们作了一场事迹分享会。所在的计算机学院向全院学生发出向张大奎学习的倡议,学习他无坚不摧的意志、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恩包容的品质、播撒梦想的勇气。

张大奎的事迹在校园传开了,脑瘫博士张大奎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张大奎说:“大家肯定我,我也得为社会做点事。”除了做好自己的研究工作,帮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事成了张大奎的业余生活。

2015年夏天,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脑瘫康复公益组织发起的2015年全国脑瘫青年游学联谊活动在青岛举行。张大奎报名参加活动,并鼓励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要积极面对生活,勇敢挑战。

现在,张大奎除了忙毕业事宜,还和热心公益的师兄一起,成立了一支小团队,筹建一个残疾人交流互助APP。张大奎介绍:“希望做一个与类似打车软件的APP,残疾人朋友可以在上边发布需求,附近的用户收到需求后来帮助他。比如一个行动不便的人,需要买药,在软件上发布需求,附近的人看到后就去帮他买药。”

张大奎有三个妹妹,一位在国外读博,一位硕士,还有一位已经在北京工作。问及未来,张大奎说:“想留在北京。因为北京的残疾人设施比较全面,而且同学都在这里,有事好相互照应,这里能更好实现他的梦想。”(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宋继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