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的四六级考试真的一无是处?
极端的“应试教育”当然不可取,但因此盲目否定“应试”,也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心态。
-----------------------------------
12月17日,2017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束,网上除了吐槽“早上登山,下午投湖”的四六级翻译题外,关于考试本身的争议也持续不断。不少网友认为:四六级考试无法检测出受试者的真实水平,是纯粹的“应试考试”。今年是四六级考试的第30年,有人戏称,这是四六级考试的“中年危机”。
然而,四六级考试固然不能完全反映出受试者的水平,但是其存在价值却不应被否认。极端的“应试教育”当然不可取,但因此盲目否定“应试”,也是一种矫枉过正的心态。
所谓“应试”,无非是考生通过做相关练习题来适应考试,以免因为题型不熟悉而导致无法发挥真实水平。比如,四六级考试中的听力是听完文段才播放题目问题,即使是听力不错的学生也需要适应这种题型。这就需要做些习题。如此“应试”,无可厚非。
一场考试当然只能反映考生近期内的英语水平,就像雅思、托福等国际英语考试,只设定两年的成绩有效期,英语水平并非稳定不变,这是考试这种形式的先天短板。应试准备,的确能让那些“突击备考”的考生提高成绩,但这是需要大量学习准备才能获得的进步,同样能体现考生的英语水平。既然我们要有一个标准用来衡量考生的语言水平,考试就无法取代。
要评价一个考试,不能单纯批评其“应试”性质,而应从其考试结构上入手。四六级考试涵盖了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同时也设置了口语考试,覆盖了听说读写能力,考试题目也相对灵活。
诚然,四六级考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弱化了对学生口语的评测,而这块恰恰是中国学生的弱项,根据雅思官方《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雅思考生学术表现及英语学习行为白皮书》显示,中国大陆考生2016年平均分仅为5.28分,相比于其他项目远低于全球单项平均的5.9分。四六级考试的组织方已经作出了回应,将口语分数反映在了考试成绩单上,而在未来也不排除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如今,相比于报名费动辄上千的“雅思”或“托福”,只需几十元即可报考的四六级考试,依然是评测大部分中国学生英语水平的“金标准”。未来,四六级考试当然应该不断改革,向着更合理、更全面的方向进步,但在整体考试结构不存在重大问题的情况下,其意义不应被否定。 林俊鹏
(作者: 编辑: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