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共分十三个部分,其中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明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特别推出“走进新时代 文化新传承”系列评论,从“坚定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重视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艺创新”“加强文艺队伍建设”等不同角度,对十九大报告进行相关解读,以飨读者。
作者:段晶晶
近年来,我们常提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文化底蕴、国家实力和人民力量,便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文化自信有赖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是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蕴含的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强调中国特色、坚持社会主义,又倡导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明成果,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中华文化也不例外。我们要用批判和发展的态度,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在多样性中求统一,在竞争中求生存,才能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在这一过程中,肥沃的文化土壤、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内容,理应成为中国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的理由。
文化自信有赖于雄厚的国家实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自信是国家强大的表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如是论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资产阶级之所以对其文化充满自信,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持。反观中国近代史,由于国力的衰弱,一些同胞在中西文明的对比中,对自己的文化逐渐丧失了信心。可见,国力的强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心态。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表示:“中华民族历来对自己的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只是到了近代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文化自信、国民自信受到极大损伤。”今天,中国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发展道路,并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前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这一过程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成为中国人自信与自豪的现实依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自信不仅要依赖经济、科技等物质基础,也离不开软实力建设。只有物质和精神并重,才能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信有赖于强大的人民力量
文化自信之所以重要,本质上是因为文化重要,而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人民实践的产物。因此,文化自信不应只是特定的精英群体对文化的自信,而应是全体人民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持有的坚定信心和信念。这种自信的获得,取决于人民主体性的发挥;这种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
首先,“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其次,文化自信也离不开人民对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最后,文化自信是动态的、发展的,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还表现为人民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与自觉建设。
概言之,文化底蕴、国家实力和人民力量,是今天我们寻找文化底气的重要维度,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动力源泉。文化自信的底气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文化自信,归根到底要转化为公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行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更应该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汇聚起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作者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马列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 段晶晶)
(作者:高梦格)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