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两会的陆续召开,有关区域经济增速的话题再次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上周,又有几个省份公布了2017年经济运行“成绩单”,从现有数据看,其经济增速虽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仍处于合理的区间之内,经济整体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态势并未改变。
不过,在这些数字细微波动的背后,一些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须加以关注。比如,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10年超过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发展相对差距逐渐缩小,区域增长的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东中西地区差距扩大的势头虽有所缓解,但区域之间实质性的差距仍未明显缩小。再如,区域发展分化依然较为突出,有些地区甚至一度出现了经济负增长、人口净流出等现象。
下好全国发展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关键。党的十九大不仅为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还提出了具体路径,比如针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调发展”三大战略,强调要促进一体联动、推进重点突破;对于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优化发展四大板块,提出要强化举措、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引领。而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要对区域政策进行深化、细化、实化,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调机制,以体现政策的差异性,加快构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从实际效果看,以分类指导为核心的区域战略正在逐步释放其发展红利。2017年,重庆经济增速为9.3%,虽是近15年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但其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已达到1.95万亿元,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山西是另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省份,2017年其经济增速由上年的4.5%回升至7%,这是该省经济增速自2014年以来首次回到合理区间,表明山西经济在转型升级上已取得实质性成效。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要GDP,而是不要“唯GDP”。从各地两会发布的消息看,已有多个省份主动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上海更是在几年前就取消了GDP目标,只提出了“经济平稳增长”。应该说,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理念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于未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民生发展上。从过去主要解决“有没有”,到如今在“好不好”上发力,我们乐见于各地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向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民生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 阳)
(作者: 编辑: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