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5年,这些“试验田”带来太多好消息!

发布时间:2018-11-27 21:49:56来源:经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从上海起步,不断发展,目前已在全国设立12个。

  5年来,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国家战略等领域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作用。目前,已形成153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并分4批向全国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建设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带来什么便利?未来将在哪些方向继续探索?经济日报为你梳理……

  这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五月十五日摄)。丘根茂摄(新华社发)

  负面清单“由外及内”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开始推动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改革。

  2015年成立的广东、福建、天津自贸试验区也先后实施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

  2016年9月,我国在总结几个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的改革经验基础上,形成了比较成熟、可以在全国推广的经验做法。负面清单的概念也逐渐从对外投资协定谈判引入到国内经济治理。

  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对国企、民企、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是同等待遇,清单之外的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改革后,行政审批减少,企业负担减轻,市场活力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发挥。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负面清单不是简单的“由正转负”,并非把原来的鼓励类、允许类去掉,把禁止类和限制类合并起来,而是要对各行业各门类进行重新分析评估,尽量缩短清单条目,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桑百川表示,得益于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长度等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世界各国企业看到了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提升了投资中国的意愿。

  “单一窗口”建设释放更多红利

  2014年6月,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不到9个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正式启动。从一开始,该试点就围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制度高地”的任务先行先试,彻底摒弃了“政策洼地”的传统思维,为全国自贸区建设及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示范。

  试点成效如何?企业说了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采用互联网接入,企业可随时随地录入申报数据,不仅减少了重复录入工作、降低了企业成本,还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让企业得到满满的获得感。

  依托各自贸区良好的平台支撑,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不断加快,并逐步实现了从“方言版”向“标准版”的升级。

  目前,以对标国际为核心的自贸区海关监管制度已基本确立,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来自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先进区、后报关”“自行运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多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已率先对接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通关无纸化率从自贸区挂牌时的8.4%大幅提升至90%以上。在普华永道、上海美国商会等机构调查中,“先进区、后报关”制度被企业评为最重要、企业受益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自贸试验区改革之一。

  “放管服”激发活力

  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领域的“放管服”改革经验尤为丰富,比如,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保税燃料油供应服务船舶准入管理新模式,“先放行、后改单作业模式”,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海运进境集装箱空箱检验检疫便利化措施,入境大宗工业品联动检验检疫新模式,国际航行船舶供水“开放式申报+验证式监管”等。

  事中事后监管措施也给众多企业带来便利,比如,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边检服务掌上直通车,简化外锚地保税燃料油加注船舶入出境手续,国内航行内河船舶进出港管理新模式,海关企业注册及电子口岸入网全程无纸化等。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的市场活力不断迸发。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来,区内新增企业7万多户、注册资本1.5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历年总和的4.6倍和6.8倍。

  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3年来,累计登记市场主体4.5万户,是设立自贸试验区之前市场主体的2倍。天津自贸试验区用占全市1%的面积,创造了全市约12%地区生产总值、四分之一的实际利用外资、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额。

  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年来,全域新增注册企业13055户,占全市同期新增注册企业的9.5%,其中新增外资注册企业240户,占全市23.3%。

  自由贸易账户架起资金高速路

  自由贸易账户是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的“重头戏”,也是自贸试验区内各项金融创新的基础。

  自由贸易账户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并依托这一账户建立了审慎的本外币一体化境外融资制度。随着自由贸易账户的设立,企业和金融机构从境外融资不再需要行政审批,市场主体在设定规则下可以自主选择境外融资的数量和结构等。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内已有56家金融机构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累计为约3.7万家企业开立了7.2万个自由贸易账户。

  自贸试验区金融运行更加开放,就必须建立起与金融开放度相适应的金融安全网。中国银行贸易金融部副总经理张欣园对海南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改革创新提出建议时就说到,在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大胆创新的前提是要有“电子围网”,如果没有风险防控,所有的创新在带来发展动力的同时也会带来风险。

  因此,为强化风险防控,上海自贸试验区逐步建立起符合金融开放环境条件下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依托自由贸易账户建立“电子围网”的涉外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等。同时,自由贸易账户采用分账核算的方式,与境内区外其他账户“隔离”。此外,还设立了跨境流动性逆向调节机制,对冲企业跨境资金的大进大出,对跨境资金实施逆周期调控,减少对境内外市场流动性的扰动等。

  对外开放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作为国内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被赋予了建设成为融开放和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任,同时,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重要节点。

  2015年国务院继续批复成立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贸试验区,3个自贸试验区有各自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广东自贸试验区致力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天津自贸试验区的目标是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贸试验区;福建自贸试验区率先推进与我国台湾地区投资贸易自由化进程,建设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

  对外开放须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为此,2017年国务院批复成立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7个自贸试验区。

  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开放通道,离不开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门户的对外开放。今年10月份,《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外发布,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也是我国建设的第12个自贸试验区。

  从上海起步,到海南自贸试验区的设立,短短5年时间,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形成,彰显出我国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魄力与决心。未来,随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经验的推广升级,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将不断优化,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

  对标国际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从自贸试验区形成试点经验,再到制度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落地,这个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截至今年5月份,各自贸试验区形成153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分批次向全国推广移植,带动了全国范围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形成了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局面。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今年发布的一项评估显示,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创新举措,具有3方面的明显特点:首先,先于全国在商事登记、口岸通关、事中事后监管等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发挥了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作用。其次,基于区域特色进行制度创新、服务全国,体现了对比试验、互补试验的成果。第三,对于自贸导向型产业进行重点突破、集成创新,为企业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发展带来活力。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张威表示,自贸试验区的试点改革,有利于全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有利于全国形成高标准的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利于全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全国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未来将在三方向继续探索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研究员聂平香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自贸试验区将在三个方向继续探索:

  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下一步将探索打通自贸试验区与各部委、自贸试验区各部门与当地政府上级部门、自贸试验区内部各职能部门以及自贸试验区之间的阻塞环节,进一步提升制度创新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现有负面清单的基础上,结合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探索缩短负面清单。

  进一步创新贸易监管制度。进一步探索创新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制度,不断优化监管措施,加快有效监管协作、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贸易功能和新型贸易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