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图文:“小气科室”的“大公益”之路

发布时间:2012-10-13 05:50:32来源: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心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左二)与医护人员一起检查患者手术后状况

     图为:重症监护室里,医护人员正在照料患者

     图为:病房走廊摆满患者赠送的匾额和锦旗

    

     本报记者严珑 王昱晔 通讯员黄冬香 聂一钢 涂晓晨 摄影:记者魏铼

    

     “医院要有利润才能良性发展,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但是,公立医院盈利的同时不能忘记公益本质,不能抛弃救死扶伤的神圣责任,更不能为了赚钱往歪门邪道上想办法……”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武汉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说。

     在许多同行眼里,这是一个相当“小气”的科室,常常舍不得开好药、用贵器械;而在患者眼中,这却是一个十分大方的科室,动辄减免数千、上万元费用,近12年来累计为患者减免治疗费用3400余万元。

    

     一根线,物尽其用麻烦自己造福患者

    

     几天前,即将满一岁的小思思术后康复出院了。昨日,提起救治孩子的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她的父亲陈先生充满感激之情。

     思思患有极其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Berry综合症,于9月初住进协和医院,9月10日接受手术。手术中需要大量使用缝合线,这是一种特殊的进口尼龙线,用于心脏缝合和关胸缝合,每根长约90厘米,价格高达150元左右。因缝合线越长越方便缝合打结,不少外科医生在打一次结后,往往会将多余的线剪断丢弃。

     以思思的病情而言,正常情况下需要使用30根缝合线。然而,为降低手术费用,医生小心翼翼地将一根缝合线分成两三次使用,整台手术仅使用了15根缝合线,仅此一项就节省2000多元费用。

     “线短一点,手术中医生操作起来会麻烦一点,但是对于病人来说,承担的费用就会少一点。”董念国教授说,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该科室的手术医生都会自觉将一根缝合线分成几段用,为的就是尽可能帮患者省钱。

    

     一瓶药,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

    

     43岁的邓先生来自荆门市,因室间隔缺损于今年5月在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开胸修补手术,后回家休养,伤口不慎感染,6月返院检查,治疗必须将固定胸骨的钢丝取出。

     正常情况下,实施该手术需要使用医疗清创器械包,费用约600元。考虑到邓先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加上普通清创器械包内有多种器械用不上,该科室于是单独为他消毒了一套医疗器械,收费仅需40元。

     类似的“小气”举动,在该科室不胜枚举。手术用药原则根据病情需要,可用可不用的药坚决不用,可输可不输的血坚决不输,能用国产的坚决不用进口的。

     比如,术前遇到患者心功能不好,有的医生喜欢开进口营养药进行调节,费用不菲。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则明确要求,患者只要能正常吃饭,坚决不开营养药;实在需要药物调节的,只开科室自己配制的GIK营养液(葡萄糖、胰岛素、钾),每瓶价格仅10元左右;

     比如,术中患者难免出血,有的医生喜欢滥用止血胶一类的止血产品,轻轻一喷就得花费两三千元。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也明确要求医生,除非遇到必须使用辅助止血药物的情形,通常情况下必须采用缝线、电烧等基本外科止血技术,而这是不额外收费的;

     再比如,术后患者往往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抗生素,便宜的每瓶约30元,贵的一两百元,有的医生喜欢开贵的抗生素。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则要求,能用低档抗生素解决问题的,决不用高档贵药。因此,该科室患者的医疗支出药占比一直控制在20%以内,远低于卫生部规定的45%的上限。

     处处皆“小气”,结果是明显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以普通的换瓣手术为例,整个医疗过程一般可节省近万元,而先天性心脏病则可节省5000余元。

    

     一分钱,积沙成塔12年造就“大公益”

    

     在尽可能帮助患者节省开销的同时,近年来,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对贫困患者的扶助却显得“大手大脚”,投入了大量资金。据院方记录显示,近12年来,该科室累计为患者减免治疗费用3400余万元。

     来自黄石农村的陈绪兵就是受益者之一。昨日他收到协和医院通知:他欠医院的1.3万元治疗费用将全额减免。

     今年7月,42岁的陈绪兵因患严重的瓣膜病,到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治疗。虽然医院为他申请了公益机构资助款项,但他术后仍一度欠费3000余元。该科室并未因欠费而停止治疗,而是向药房借药继续治疗,直到陈绪兵康复出院时,已欠费1.3万元。

     相比于陈绪兵,来自河南信阳的双胞胎兄弟骆浩、骆涛获得的减免额度更高,达到37.3万元。2010年8月,这对年仅1岁半的双胞胎兄弟因患多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入住该科室,若不尽快手术将危及生命。然而因家庭贫困,其父母只筹集到一个孩子的治疗费用。尽管如此,该科室为兄弟俩同时进行了心脏畸形矫正手术。术后骆涛由于心肺功能无法适应矫形后的心脏,几度濒临死亡,医院动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体外膜肺氧合装置,代替其心肺工作了13天,最终保住了他的小生命。

     “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1个小时费用就高达500元,13天的总费用高达15.6万元。”当时戴着护腰、在重症监护室守了骆涛4天4夜的杜心灵教授说,当时他只考虑救活孩子,根本没有考虑费用问题,更没有考虑自己精力的付出。而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这对双胞胎的父亲骆杰满怀感激之情:“要不是医院为我们减免了治疗费,孩子根本保不住……”

    

     一份情,把病患当亲人慷慨解囊相助

    

     “肖爷爷,在我住院期间,您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到温暖,您给我买的两盒‘娃哈哈’,浓得就像爷爷对孙女的爱……”这是珍藏在心血管外科教授肖诗亮抽屉多年的一封特殊来信。

     写信的是一名姓王的女孩,来自潜江总口三峡移民村定居点。当时她只有15岁,因心脏病来到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治疗。她考上大学后,曾专程到医院看望肖诗亮教授,临走时,肖教授还塞给她几百元钱,叮嘱她好好学习。

     2007年春,一名来自河南的7岁男孩因复杂先心病到协和医院手术,当时其父母均在深圳打工,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虽然心血管外科为他申请了治疗费用减免,但仍需三四万元。看到一家人连生活费都成问题后,杜心灵教授掏出1000元钱,委托护士长李燕君转交给孩子的父母。

     类似情况在该科室并不鲜见。面对一些贫困患者,医生和护士们总是私下帮助他们,有的资助一百两百,有的从家里端来热饭热菜,有的帮他们购买返乡车票……尤其是对于贫困患儿,该科室不少医务人员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为他们买奶粉、尿布、玩具,闲暇之时还帮家长照看他们。

    

     一颗心,处处散发人性温度责任情怀

    

     “协和心外科是中南地区唯一的心脏疾病外科治疗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排名全国第五、中部第一,堪称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国家队’。”董念国教授说,从硬件上说,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实力雄厚,病床十分紧张,但是该科室仍然热衷公益事业,这是因为医护人员们已经树立这样的理念:医生不应是简单的“开刀机器”,而应具有人性的温度。

     董念国教授表示,尽管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是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水平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农村很多心脏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即使治疗,偏高的心脏病手术费用也让患者捉襟见肘,因病致贫、因病放弃治疗的现象屡见不鲜。

     “无论是‘小气’还是大方,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董念国教授说,作为公立医院,有责任尽自己所能,让贫困患者能够看得起病。在院方的大力支持下,从2001年起,心血管外科便坚持开展各类爱心救助活动,每年至少拿出2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救助心脏病患者,12年来从未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