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经济新闻

3D打印一流研发却未形成一流产业 商业模式制约发展

发布时间:2014-02-12 06:07:02来源:SRC-1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李墨 通讯员 余健 王少雨

  近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出台的五大领域“行动计划”中,新兴产业在未来6年被寄予厚望,3D打印首当其冲。这个被美国列入国家科技战略的全球热门产业,将在光谷擦出怎样的火花?

  一流研发却未形成一流产业

  近日,滨湖机电、金运激光等20家光谷3D打印企业,获省科技厅批复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成立技术创新联盟,走上抱团之路。这是中部地区首个3D打印省级联盟,涉及研发、制造、材料、应用服务等产业链多个领域。

  上世纪90年代初,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研发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机,并凭借分层实体制造、激光烧结和金属粉末激光熔覆三大突破性工艺,与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一道,代表着中国3D打印技术最高水平。

  1996年,转化该技术的武汉滨湖机电有限公司成立。此后十几年间,该公司仅售出几百台3D打印机。“3D打印现在这么火,我们技术这么牛,为什么没有迎来爆炸式增长?”滨湖机电一位市场负责人认为,关键还是商业模式。他们今年的目标是实现增幅30%-50%。

  光谷现有3D打印相关企业20家,2012年产业收入约5000万元。东湖高新区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局指出,产业规模偏小、集聚效应不强、融资渠道有限、产业化进程缓慢等,是这些企业“有技术,缺钱途”的主因。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

  事实上,光谷3D打印产业不乏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竞争力。

  研发方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在3D打印技术上均有雄厚实力。华中科大已研发出全球最大激光快速成型装备,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在激光熔覆方面,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材料领域,武汉斯瑞迪的3D打印耗材月产量达30吨,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华烁科技的3D打印树脂产品,正加速产业化。

  而光谷3D打印另一优势设计制造,也拥有滨湖机电、团结激光、华工激光、金运激光、团结点金激光、华科机电、巧意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

  此外,国内第三家3D打印照相馆、将3D打印用于工业设计、医疗卫生领域的创意平台,也正在消费者中形成不容小觑的应用服务影响力。

  3D打印产业“钱途”无量

  2011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工程师设计并制造了全球第一架3D打印飞机,最高时速100多公里;前年,全球第一辆3D打印赛车“阿里翁”,在德国的霍根海姆赛道完成测试,时速达141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超过130亿元,中国约为10亿元,同比增长31%。预计2015年,我国市场规模将达1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市场。

  权威咨询机构赛迪顾问认为,光谷应关注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钢铁、生物医疗、消费电子、文化创意等细分市场的应用,实现3D打印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只有将上游技术、下游应用与商业模式进行整合创新,加快孵化器建设,推动更多成果产业化,才能在激烈的3D大战中占据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