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新闻)移动支付为何在中国“风生水起”?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新媒体专电 “以前网购都只能回家坐在电脑前才行,现在用手机购物就方便多了。”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18岁女孩熊刚梅说,自己有空了,就掏出随身带着的手机看看想买什么东西,直接下单支付就行,既方便又快捷。
在移动支付“风生水起”的中国,熊刚梅的经历是许多人消费习惯改变的缩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报告表明,截至今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5.27亿,手机上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PC上网比例,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移动支付在电子商务中使用起来最方便,这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很大关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进表示。
近年来,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移动支付发展迅速。支付宝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移动支付占整体支付的比重已稳超50%。
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一如既往地迅猛。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的监测报告指出,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20533亿元,环比增长25.6%。
专家分析,移动支付在中国的流行既得益于其给使用者带来的优良的应用体验,也离不开商家的大力推动。
“从大二起我就网上购物了,但今年我网购就不用电脑,改用手机了。”刚毕业回到家乡马边县工作的马飞向记者介绍起他转变网购工具的缘由。
马飞表示,手机支付比电脑支付更便宜。很多商品都有手机专享价,尽管优惠幅度不大,有时甚至在5元以内,“但我的月薪也就刚过2000元,能有优惠还是挺满足的”。同时,手机支付也减少了验证码输入等环节,比使用电脑更简便。
移动支付不仅在网购时经常使用,也被广泛用于转账等环节。支付宝的统计数字表明,有近50%的移动交易额为转账、信用卡还款。微信支付推出的好友转账和面对面转账,也带动了微信支付交易进一步走高。
“今年我在单位报销时改用手机转账了。”在马边县就业局负责财会的蒋文芳对记者说,移动支付在转账时会有详细的记录,在结算时有迹可循,不容易出现差错。
除了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之外,移动支付带给商家的“红利”也显而易见。
刚刚过去的“双12”,阿里巴巴首次涉足线下购物狂欢,支付宝联合线下近100个品牌、约两万家门店参与打折促销,打折幅度在每单20元至50元之间。
陈进指出,阿里采取这些举措是为了拓展自己的移动支付业务。虽然支付宝已经有了3亿多用户,阿里仍需从线上向线下渗透,扩充能与其合作的线下商家资源,并培养用户移动支付购物的习惯。
参与阿里此次活动的一家线下便利店的经理梁少坤介绍,活动确实取得效果,之前每天大约有10%的客户通过支付宝钱包来买单。而在12月12日当天这个比例增长了5倍多。现在,每天在便利店移动支付的顾客的人次也比活动前多了不少。
对于电商可能带来的冲击,梁少坤表示,随着互联网及物流技术的发展,便利店网点密集、营业时间长、距离顾客近的特点将被充分的发掘。同时便利店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顾客的购物习惯和爱好,进而针对不同特点的顾客采用相应的营销策略,实现精细化运营。
河北科技大学教授高文海认为,支付宝、微信钱包与零售终端结合,双方优势互补,有利于线上到线下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培养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方便快捷。从实践的效果看,取得了很大的轰动效应。
“然而这样的推广方式存在固有的不足,即依靠补贴、优惠等刺激措施,促使消费者利用工具消费,不利于培养正确的消费观,过度销售必然带来过度消费和资源的浪费;在零售终端爆增大量消费者,也容易带来交通拥堵、现场人满为患、不安全因素增大等问题。”高文海说。
陈进也表示,现代化的支付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方便与安全是矛和盾的关系,推广太快,可能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比如手机如果绑定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一旦手机丢了就会比较麻烦。”(记者周文其 高博 王迪 郭鑫 吴小康)
(作者:高梦格)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