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武汉好声音活动”第十一场网络直播现场 记者任勇 摄
记者陈诚 实习生丁玲
17日,由武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长江日报联合举办的“我是武汉好声音活动”的网络直播第十一场活动在长江日报社举办。本场活动聚焦“实施聚商育商工程推动新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话题,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招商局、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回答了网友提问。记者获悉,今年以来我市招商工作广结硕果,1-7月,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00多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我市将出台招商引资、聚商育商新举措,打造新民营经济聚集地、民企抱团发展的“安乐窝”。
招商引资
民企投资超六成 将出台新政策
招商引资是全市拼搏赶超的“一号工程”。经过前7个月的努力,我市今年招商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马云、郭广昌、李东生、陈东升、孙宏斌、陈宗年、汪潮涌等一大批中国知名民营企业来汉考察投资,小米董事长雷军5次回汉,携“金山系”及小米产业链企业布局武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中集团,从正式接触到其华中总部落户,仅用了38天时间,上演了武汉招商的“速度与激情”。
市招商局专职副局长李丽介绍,今年1-7月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00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2%,其中新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投资项目21个,吸纳民营企业投资到位资金总额3067.5亿元,占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的61.3%。
据透露,我市即将出台《武汉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实行落户奖励、投资奖励、经营贡献奖励、高管人才奖励、增资扩产奖励等政策。通过这些举措,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新民营经济聚集地、民企抱团发展的“安乐窝”。
将打通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渠道
不久前,武汉市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局。市科技局局长李记泽表示,未来我市在搭建平台、精准对接等方面还将有系列政策,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网,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活力。
据了解,我市将打通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渠道,力争5年内实现在汉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全覆盖。培育和扶持一批面向社会提供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转化及知识产权代理等服务的机构,推动多元化、多层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竞相发展,力争5年内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100家。
同时,培育更多的市场化技术成果交易平台。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信息发布、融资并购、公开挂牌、竞价拍卖提供服务。建立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互联网平台。链接技术转移服务、投融资、高校院所和企业等机构,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实现成果转化数据互联互通以及资金共享共用。
此外,紧密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布局产业,依托市级互联网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线上对接服务,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线上投融资、技术交易、政策咨询和其他增值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
发起设立500亿元投资基金
市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在实施聚商育商工程、推动新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据市工商联副主席吴学咏透露,市工商联将有一系列的重要扶持举措。其中,将致力于成为“名品壮大”工程的推进者,全力培育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按“四新”经济要求遴选100家企业,纳入“名企名品工程”给予重点扶持,培育更多企业进入民营500强、中国500强乃至世界500强。为此,市工商联发起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武汉新民营经济投资基金,助力武汉新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此外,市工商联还将设立10亿元中小企业互助基金,为小微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过桥资金,并争取各大金融机构对武汉市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授信1000亿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新民营经济
选派高管赴国内外学习考察
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于今年7月出台了《关于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试行)》,被称为民营经济“新16条”。
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处处长温蕾介绍,市经信委已着力实施“万企育才计划”,为企业“送智力、送培训、送服务”,积极帮助中小(民营)企业提升经营管理素质。
市经信委每年会面向社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公开招标“万企育才工程”公益培训项目,提供中小(民营)企业需要的生产、财税、市场、人事、信息化等各类培训课程,我市中小(民营)企业可免费参加。
同时,还会帮助企业走出去学习提高,举办诸如“武汉企业家国内高校培训班”等项目,选派中小(民营)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赴国内顶尖大学学习,学习先进管理知识,考察成功管理模式。对入选“黄鹤英才(企业家)计划”的民营企业家,还可组织他们赴国外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培育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有需求的企业家,可直接与市经信委中小企业处联系。
(作者: 编辑:余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