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骨科医院揭牌
11月20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办的第十六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九届COA国际学术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来自武汉普爱医院的20多位骨科专家组团参会,在各专业领域踊跃发言,获得广泛认可。
其中,该院勘武生主任主持的“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臼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短期疗效”在《中国骨科之窗》杂志封面进行报道,标志着该院3D打印技术研究居全国前列;骨二科王俊文主任参编的《巅峰体验膝关节创伤精英论坛病例荟萃——复杂胫骨平台该怎么治》一书,在COA大会上发布,标志着该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水平已跻身全国领先水平。
身为武汉最早的西医医院,有着150年历史的普爱医院见证了大武汉的飞跃发展,也与大武汉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凭借丰富经验、尖端技术,确立了发展骨科的大方向。4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15年的超常规发展,普爱医院骨科,由最初的20张病床,发展拥有12个亚专科、13个病区、437张病床,连续多年年手术量均在1万台以上,跻身全国前列。
一次次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全省第一、市内率先,一次次跨越发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武汉城市之魂深深印在普爱医院的发展征途。
【发展篇】
敢为人先 开创先河
41年前,应城县城。当时年仅33岁的周必光拿着缝合线,小心吻合断腿血管。
没有止血钳,没有显微镜,没有心电图。如此简陋条件下,为抢救被火车轧断双腿的女孩万重华,周必光用“断肢再植”技术,做了一台“石破天惊”的手术:将相对完整的左小腿移植到右大腿上,保留一条完整的腿,不必终身依赖轮椅。
这是世界首例农村条件下,同体移位断腿再植术。经新华社报道后,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也开启了医院骨科发展的先河。
运筹帷幄 细化分科
普爱医院位于汉正街西端,周边5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同济、协和等多家综合大医院。如何发挥传统优势,错位经营,主攻骨科,力争成为像北京积水潭医院那样的全国著名骨科医院,成为医院负责人包括周必光、勘武生等骨科专家思考的发展方向。
1999年12月28日,普爱挂牌成立武汉市骨科医院。时任骨科主任的勘武生,为如何壮大骨科,做出普爱特色骨科而苦苦思索。“术业有专攻”,要寻求更深入、更精细化的发展,必须大力分化亚专科,但这需要更多人才。
“光有牌子没有用,要有人才。”“硬件可以买,人才是买不来的。”这两句口头禅,被他经常用来鼓励年轻人深造。在勘武生等人的推动下,1996年,邢丹谋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学习手外科;随后,李鹏出去进修脊柱外科、谢鸣主攻足踝外科……当年,背上行囊、告别妻儿去外地学习的年轻人们,如今都成为不同亚专科的顶梁柱、普爱医院的栋梁才。
2002年,郑琼领衔的创伤骨科,专业做到一定的水平,住院病人有50多人,就从骨科中分离,新组建骨一科。“有意识的引导”,何时分科则是“无意识的形成”,勘武生说。“成熟一个亚专科,分离出一个”,让普爱医院骨科迅速而有序地发展,直至形成12个亚专科、13个病区,成为湖北省分科最细的大骨科,在这里“人体每一块骨头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专家”。
【壮大篇】
手足并进 精雕细刻
文女士65岁,多年前因事故缺损了左手食指,经多方打听找到手外科专家邢丹谋。手指再造对血管质量要求很高,此前从未有50岁以上的成功者。邢丹谋挑战断指再植的年龄上限,缝合直径仅有0.2毫米的细微动、静脉,成功用文女士的脚趾“修补”好食指,术后很快就能正常曲伸。黄石女孩潘梦男,她幼年遭遇车祸,腿部肌肉萎缩、溃烂,双脚严重畸形,脚掌向内翻,只能像芭蕾舞演员那样踮脚而立。家人抱着最后的希望来到普爱医院。足踝外科专家谢鸣采用该科独创的动态矫形技术,最终换来小潘的康复,如今她在假肢的帮助下,行走自如。
手外科、足踝外科都是市属医院最先成立的骨科亚专科。彭正人、廖苏平、邢丹谋等手外科专家,谢鸣等足踝外科专家领衔的手外科、足踝外科几乎包揽了所有手、足相关的骨病治疗。专家们的精雕细琢造就了骨科金牌品质,成为普爱骨科精益求精的杰出代表。
瞄准偏门 另辟蹊径
注重创伤抢救生命而对功能恢复思考较少,一直是外科,包括骨科医生的医疗思维定势。精益求精的普爱人对功能恢复和重建格外关注。以任义军博士领衔的修复重建科率先成立,专门研究创伤后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四肢畸形矫正,创造性的应用组合皮瓣、肌皮瓣等修复各种创面、骨缺损等。
儿童骨病往往被大多数医院“选择性忽视”,普爱人却花大力气特别关注,组建以李凡为主任的小儿骨科,收治0—14岁各种小儿创伤、先天性畸形等病患,让普爱医院骨科对各年龄段的病员实现全覆盖。
【新兴篇】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运动不当导致损伤渐成现代人的新的生活方式病。去年8月,普爱医院“运动医学科”应运而生,这是中南地区首家综合医院开设的“运动医学科”,是以“关节镜微创”为基础发展的亚专科,针对人群主要包括专业运动员、警察、战士、舞蹈演员、运动爱好者、各种意外伤害患者。
不断创新是运动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张青松的不懈追求,他率先在全关节镜下开展肩袖损伤的多排修复、膝关节镜下解剖双术重建双交叉韧带、保留残余韧带后交叉韧带重建。这些复杂技术,如今都可通过在关节镜来治疗,技术和细致成为关键要素。以肩胛上神经松解为例,要对肩胛关节结构特别熟悉,能在关节镜下区分细小的神经和肌纤维,防止误伤神经。只有不断创新、改良术式、细心操作,才能让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到最大可能。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
康复医学科充满欢乐,科主任周华军会边弹吉他、边和病人跳舞。“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爱的旋律’这支曲子,一分钟有138拍,是4.6赫兹的30倍,而人体肌肉的共振频率恰好就在4.6左右,与乐曲的拍子相合,很适合病人跟着做康复。”按要求,跟着钢琴曲打节拍,跟腱手术后脚踝僵硬的张女士,很快症状就得到缓解。“医学的实质是人学,提高人文素养,学会换位思考,治病时才不会变成一个冷漠的‘木匠’。”18年的从医心得,最后被周华军写到《柳叶刀尖上的人文修炼》一书中,展示了一位“人文医生”的情怀。
以人为本,给医学以人的温度,是医院建院150周年积淀的人文精神,也是普爱人追求卓越的不懈追求。 (魏忠涛)
骨科大事记
1973年,成功施行世界首例农村条件下同体断腿异位再植术;
1982年,省内首创手外科,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成功;
1998年,全国首例石骨症病人人工全髋关节成功置换;
1999年12月28日,经省卫生厅批准,增挂“武汉市骨科医院”院牌;
2000年,国内外率先完成废弃足全足皮瓣移位再植;
2002年,湖北首例双髋、双膝关节同时置换;
2002年,成立“北京大学骨关节病研究所武汉诊疗研究中心”;
2009年,骨科被列入科研临床型国家级重点学科创建计划,成为“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骨科中心”;
2011年,成立“香港大学关节置换外科中心武汉市骨科医院分中心”;
2012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骨科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骨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3年8月,开设中南地区首个运动医学科;
2014年,勘武生教授带领的手术团队发表了第一篇国内3D打印人工关节的论文。
精品亚专科
创伤骨科:各种紧急、突发、复杂、危重患者的救治及伤后残留畸形、功能障碍的矫正和修复。
骨关节科:开展全髋、全膝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等高难度手术。
运动医学科:率先在省内开展全镜下肩袖双排修复、肩胛上神经松解、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矫形,同时开展肘、髋、踝关节疾病的镜下探查与修复等特色治疗。
骨肿瘤科:开展脊柱脊髓肿瘤、骨盆肿瘤手术治疗、肢体肿瘤的外科重建及定制人工假体置换等手术,收治病种涵盖骨与软组织的各种原发与继发肿瘤。
脊柱外科:开展脊柱侧弯、结核、肿瘤、颈椎病、胸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胸腰椎骨折内固定失败翻修术等各种脊柱外科手术。
手外科、显微外科:擅长断肢(指)再植等上肢各种创伤的修复与重建,肱骨干骨折的微创治疗,各类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在手术(含带蒂骨瓣、游离骨瓣移植术);肩、肘及手部人工关节置换。
足踝外科:已为数万例足踝病患进行了手术治疗,已逐渐成为湖北省具有重要影响的足踝疾病诊疗中心。
小儿骨科:收治0—14岁各种小儿创伤、先天性畸形、感染、肿瘤等病患,开展小儿先天性手足畸形、四肢各类创伤修复手术和各种微创手术。
修复重建科:以创伤后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四肢畸形矫正为专业特色,应用组合皮瓣、肌骨皮瓣等修复各种创面、骨缺损等。
中医正骨科:临床与康复并重,将中医疗法和现代前沿的西医康复技术有效融合,治疗各种慢性骨病及骨科手术后的功能康复等疾病。
康复医学科:与国际接轨,擅长各种骨科手术病人的功能康复,并对亚健康人群进行运动疗法、心理辅导等综合康复治疗。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