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科教新闻

图文:政策转向 保送制度悄然改变

发布时间:2013-03-31 06:58:00来源:
    

    楚天金报讯 图为:3月被称为“奥赛月”,第一场奥赛吸引了武汉市1.8万名学生报名参赛 (记者刘蔚丹摄)

    

     本报记者赵莉

    

     根据教育部规定:2014年开始,理科竞赛获奖选手中,除少量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应届毕业生外,都没有保送资格。想要上大学,必须参加高考。这一“新政”,对现有的奥赛培训体制,显然冲击巨大。一名高中奥赛教练告诉记者:今年,湖北还有263名奥赛选手获得保送,到明年,拥有保送资格的学生,恐怕要降到10-20人吧,“奥赛保送这条路我们走了30年了,现在到了要谢幕的时候了。”

    

     【高烧不退】

     保送制度诱惑太大疯狂奥赛有些走偏

    

     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传理看来,在高中阶段奥赛的培养算是正规的,人数也是有限的,过热、混乱的还是小学奥赛。他介绍,1986年,社会上已掀起了一定程度的小学奥赛潮。1991年夏季,中国数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小学生奥赛开赛,报名人数仅湖北就达到20余万人,“一些孩子未能参赛的家长,甚至在考场外痛哭。”

     上世纪90年代末,武汉市“小升初”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重点初中往往名额有限,于是“特长”成为了进入重点中学的重要条件。陈传理说,曾有校长向他抱怨,1000个学生报名他们只能选100个,怎么选?因为大学择优录取奥数特长生,拉动着高中择优录取奥数特长生,这种选拔标准一层层传递下来,最终,重点初中对小学奥数生也尤为青睐。于是,小学生的奥数成绩,成为了小升初选拔中的“硬指标”,“学校、学生、家长都被卷入竞赛和升学的怪圈里,无法自拔。”陈传理感叹:“在功利心驱使下,奥赛本身所具有的开拓智力、培养人才的宗旨,也模糊了,甚至是走偏了。”

     省科协有工作人员称,2012年,北大、清华、上海交大、中国科大保送生人数超过新生数的五分之一,一些“超级中学”的保送生甚至垄断了北大、清华生源。保送生制度,无疑是奥赛热的诱因之一。

    

     【冲击将至】

     保送席位面临骤降奥赛强校优势遇挫

    

     面对教育部新政,一名奥赛教练感到困惑:以前,湖北每年都有200名左右的学生通过奥赛获奖获得保送资格,听培训老师说,到了明年,全国的奥赛保送生人数从四五千人骤然减少到200余人,我们省不是只能分得几个席位?

     实际上,黄冈中学、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等一批拥有省理科实验班的“超级高中”,也有着同样的困惑,一些老师直言:也许现有的尖子生培养模式,也要随之转变了。

     按照我省理科实验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们在高一时,就会按其志愿进行学科分配,之后再由教练带领,向奥赛方向培养(其他学科同样要学)。到高二时奖项基本尘埃落定,一般理科实验班上30%-60%的学生可以获得保送资格,余下学生的奖项虽不足以保送,但仍可获得一定的高考加分优惠。新政推行后,奥赛保送生便成了凤毛麟角,理科实验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将成为“陪练”,很可能辛苦一遭,什么也没捞着。这样一来,名校所具备的升学优势,一下就消失了。

     还有老师担心,如果不按照奥赛模式来培养优秀学生,那又要探索怎样的新模式呢?实际上,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奥赛也有其可取之处。一些奥赛教练告诉记者:很多时候,选拔奥赛苗子并不是只看分数的,这一点,与素质教育理念是契合的。

    

     【学子讲述】

     奥赛功利色彩太浓成功只属于少数人

    

     彭月(化名)是北京大学一名大二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奥数,高中时他因在全国数学奥赛中获得了省级一等奖而被保送。彭月坦言,参加奥赛要牵扯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是奥赛成绩与高考加分、保送挂钩,恐怕他和很多同学,都不会参加奥赛。彭月感慨,奥赛选拔是相当艰苦的,9-10月先要参加省级联赛,获得省级联赛一等奖的选手再参加奥赛冬令营,接受国家集训队,乃至国家队的选拔。“只要进入国家集训队,北大清华任挑。”彭月说,到后来,支撑他走下去的不再是兴趣,而是名校的门票。奥赛竞争无疑是残酷的,毕竟成功只属于少数幸运儿,大多数选手最终无功而返。作为奥赛的亲历者,彭月觉得,取消奥赛保送加分是众望所归,这样可以淡化功利色彩,也让比赛的意义更加单纯。

     省实验中学校长董有建表示,现在的奥赛人才培养功利色彩太重了,有的奥赛尖子生连语文书都没怎么摸过,连最基本的待人接物都不会,这样的学生将来进入高等学府能有怎样的发展?”

     省实验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张基广认为:“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重申学科奖项不得与升学挂钩,但实际上,‘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都看重奥赛奖项。现在国家要淡化奥赛在升学中的地位,我期待这一次教育大环境的澄净。”

    

     【政策走向】

     招生改革势在必行保送制度逐渐改变

    

     教育部新政实施后,在理顺奥赛秩序和人才选拔之间,如何平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就是平衡点。一方面,奥赛尖子不再享受保送资格;另一方面,在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时,能力突出的数学考生,也可享受各种优录。一切都凭综合实力来说话。“奥赛保送生政策改革从2007年就开始酝酿了,只是未对外宣布而已。”陈传理说,湖北每年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并未全部凭此上大学,特别是近几年来,一半的奥赛尖子,不是通过保送,而是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上的大学。国家今后仍将加大高校招生自主权,“保送上大学的制度会逐渐减弱,直至退出,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不过,陈传理也肯定地表示:未来,奥赛成绩仍会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一项重要选拔依据。像在刚过去的“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试题中,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大量奥赛试题,高校为了提高生源质量,对具有“奥赛思维”的考生还是青眼有加的。

     我省高考专家张才生则认为,保送生政策的调整,可以减少保送、加分过程中的人为操作因素,是在促进高考公正公平,这也是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所欢迎的。“保送、自主招生,都存在漏洞。对于教育部奥赛保送政策的调整,东湖中学学生家长熊明天这样说:“建议教育部取消各类加分优录,让所有的高考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才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