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张聪 叶茂林 实习生杜晓茹 通讯员万霞 粟晓丽
她的本科同学大都出国,她的研究生同学几乎都是新闻、传媒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她却选择回归三尺讲台,一站30年。
昨日,一盆盛开的蝴蝶兰静静地摆在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学院院长樊葳葳的办公室里,这份教师节的礼物来得恰是时候——当天上午,樊葳葳当选我省“十佳师德标兵”,如同那盆静静散发香气的兰花一样,她不愿过多渲染自己的工作,“我就是喜欢跟一代又一代新鲜的面孔交流,看着这些孩子,我也能永远年轻。”
学成归来独守讲台
跟作家方方一样,樊葳葳也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不过当年迈进华中工学院英语系的门槛,她笑称是“误打误撞”:父母都是医生,她原本想着报考武汉医学院,但因为物理成绩不太好,最终她改了志愿。
从街道工厂的工人变身大学生,樊葳葳度过了辛苦求学的4年时光,大学毕业后,她留校任教,而此时,她的不少同学都在“出国潮”中选择了出国。
1986年,樊葳葳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国际新闻硕士研究生班,两年后毕业,她的大部分同学都留在新华社和其他新闻单位,这其中,就包括著名战地记者、中国内地唯一一个跟随美军报道美伊战争的胡晓明。
1986-1988年的复旦新闻系毕业生名人辈出,这其中有新浪网CEO曹国伟、MTV大中华区前副总裁黄平,还囊括多家媒体总编辑。而樊葳葳当时则选择了回到武汉,什么原因?她边说边摆手:“千万别拔高,我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家和孩子都在这儿。”
耐心赢得学生爱戴
樊葳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回归”会在今后的年岁里,影响很多年轻人的人生。
虽然担任院长职务,但樊葳葳依然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不仅教硕士生和博士生,她还给本科生上课。而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工作的兰行行,是樊葳葳从2003年开始带的学生。回忆本科阶段第一次上樊老师“英语听说”课的经历,兰行行说,那时同学们来自四面八方,因为农村来的学生多,很多同学的英语都带着乡音,她从来都不会笑话我们,而是非常耐心地纠正,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改变读音。当时班上有一个同学入学时的英语带着“湖南味儿”,但到大学毕业,他却成了班上英语最流利的人。
当老师,樊葳葳还有一项“杀手锏”:她基本上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这对一个大学老师而言,并不是件容易事。即便学生毕业多年,但只要是结婚、生孩子之类的大事儿都会跟她讲。教师节当天,还有在外地工作的学生,托武汉朋友给她送花。
(作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