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丁汉,1963年8月出生,安徽省枞阳县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他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他建立了复杂曲面宽行加工理论,并提出机器人操作规划的空间几何推理方法,其研究成果在航天、能源和汽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许多人眼里,丁汉最喜欢呆的地方就是摆满各式设备的机械制造实验室。但他们或许不知,这名醉心于科研的新晋院士,从15岁起,就开始与制造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3年,丁汉出生在安徽枞阳县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家庭。15岁的他赶上了高考制度的恢复,刚刚读完高一的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高考大军,并顺利进入原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学习汽车制造专业。1986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机械制造理论与技术研究。
1993年,30岁的丁汉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远赴制造强国的德国,在斯图加特大学进行客座研究。“出国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同行的科研工作和感受他们做科研的氛围”,这一信念,始终支撑着身在海外的丁汉。
1996年,丁汉回国。在看到国内外制造业的巨大差距后,丁汉深感责任重大,科研的热情更加高涨,那段时间,熬通宵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在不懈的努力中,1995年到2007年,丁汉步入了科研道路上的第一个“黄金期”,先后获得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丁汉的研究成果介绍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将机器人学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复杂曲面宽行加工理论,揭示了刀具加工误差的规律,突破了多轴联动高效加工的关键技术,研制了大叶片机器人“测量-操作-加工”一体化(3M)磨抛系统。这些不难看出,丁汉所研究的这些成果,注重于应用领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丁汉的这些科研成果之中,叶轮、叶片等复杂曲面零件的制造水平,代表着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该工艺已经应用于航天发动机厂的零件加工,刀位误差仅为国际专用软件结果的六分之一,效率提高了数倍,成套工艺已应用于批量生产。此外,丁汉研发的机器人磨抛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替代了人工磨抛,加工效率和成品质量均提高了一倍。(记者刘辉 通讯员赵睿)
(作者: 编辑:ADMIN)